有機肥料、原料專業供應
選單

關心農業大小事

  • 解答者/楊秀珠 博士

    學歷:
    • 日本北海道大學 博士
    經歷: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農藥應用組
    • 臺灣省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農藥應用系
    • 台灣植物保護中心
    專長: 花卉病、果樹病害、炭疽病、作物整合管理、農藥之合理施用
農藥使用的誤區:安全篇。噴施農藥前是否作安全防護措施?是否有防止飄散的措施?是否注重農產品的安全? 2019-431期
1噴藥後未遵守安全採收期規定,立即採收、上市而影響農產品安全,常見者為氣候異常或受天災侵襲而造成市場上缺貨時,農民為供應市場須求,往往於災後立即採收、上市,引發食安問題或消費者對安全性的疑慮。噴藥後要間隔一定時間才能採收,以利農藥降解而保證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低於國家允許的標準,這個標準稱為安全採收期。所有已登記核准使用的藥劑均經過殘留消退試驗,再依據安全容許量訂定安全採收期,也就是最後一次施藥到農藥殘留量低於安全容許量的日數。

未達安全採收期而採收,可能農藥殘留量仍未低於安全容許量而超量,不但無法確認農產品是否安全,同時違反農藥管理法而受罰。安全採收期的長短與農藥的種類、用藥次數、施藥方式、作物種類及氣候因素有極密切關係,有時農民完全依照登記使用方法施藥仍發生殘留量超量時,則須檢討是否在施藥技術上出現問題。

2施藥時無安全防護,而將自身暴露於高農藥風險狀況下。噴施農藥相對於其他農業操作,為一較具危險性的工作,但多數的操作人員在噴藥時僅著輕便的服裝,口鼻也只用簡單的口罩或毛巾做隔離,進行田間噴藥時,經常暴露於高濃度的農藥霧氣下,農藥有極大機會附著在衣物上被皮膚所吸收,或經由呼吸及被污染飲食而進入體內,經長年累月的累積而影響身體健康,更甚者,在噴施過程中毒而危及性命。

操作人員為維護自身安全,藥劑使用過程中包括秤藥、配藥、噴施以及噴施後之器械清洗過程,必須有確實而適當的安全防護:
  • ①因應不同藥劑類別確認所須要之防護裝備;
  • ②依所施用之藥劑特性,穿戴適當之防護衣物;
  • ③不可使用滴漏的器械噴藥;④不可穿著破損衣物;
  • ⑤身體沾染農藥後,須立刻沖洗;
  • ⑥發生農藥中毒時,立刻送醫,並攜帶有標籤之農藥容器;
  • ⑦噴藥時間每人每天不得超過四小時;
  • ⑧勿連續多日噴藥,以維護自身安全。安全防護相關配備包括衣服、手套、帽子、鞋子、護目鏡、口罩及防毒面具等,並依安全性須求分為不同等級。
田間衛生危害物整合管理中極重要的一環,然因須持之以恆,持續進行方可見效,因此不易於短期內查覺效果,故往往被忽視,而重視並維護田間衛生是病蟲害防除技術中最經濟、有效的防除方法,基本須考量的因素包括下列數面向 (續431期):2019/09 -433期
4.妥善管理雜草。清除田區周邊之雜草,避免雜草叢生,減少病蟲害疪護所,可降低病蟲害發生,但須保留天敵棲息的雜草種類,藉天敵抑制蟲害族群密度。必要時,在進水口設置過濾網篩,可以阻隔雜草種子、走莖、其他雜草植體及水生軟體動物如福壽螺等進入田區。

5.妥善處理受害植物組織與植株殘體。田區出現病蟲害時,立即清除受害植株,或修剪已受害植物組織,放置於密閉容器中携出田區後加以處理,不可棄置於開放空間,避免害物繁殖及擴散;腐爛及受害果實、自然老化之葉片及枝條、採收後之植株殘體亦須徹底處理,避免成為下一季之感染源,同時設置堆肥區,將作物殘體和有機質翻犁至土壤中,堆肥化處理,除可改善土壤狀況,並將害蟲暴露在極端溫度、機械損傷和捕食者中,有助於破壞害蟲的生命週期,病原菌與雜草亦可同時被殺滅,但堆肥區須遠離作物栽培區。利用高濃度肥料液如尿素加氯化鉀混合液可於短時間造成植物組織肥傷而減少害物增殖的機會,在短期間無法處理大量植體時可考慮利用肥料液處理,再進行後續處理。


6妥善處理資材廢棄物:栽培資材廢棄物若未加以妥善處理,可能之影響包括:
  • ①造成通風、排水不良,影響植株正常生長;
  • ②導致相對濕度提高,致使病原菌侵入及傳播機會增加;
  • ③堆積過高時,影響光照,造成植株因徒長而組織軟化,抗病力因而大幅降低;
  • ④廢棄物分解後之產物可能對植物造成毒害,不能分解者,混入土壤中更嚴重影響土壤結構及排水性,對植物造成之生長影響,更甚於植體廢棄物;
  • ⑤提供病蟲害隱蔽場所,增加繁殖、危害風險。栽培介質處理的方式包括:回收再利用、回田再利用、重複使用,已感染病原菌之栽培介質宜進行消毒後方可再次使用。至於廢棄資材則適時清除、依正常管道處理,以維持田區衛生。

7採收與貯存空間之衛生維護:包括農產品、器械與空間之衛生維護。為維護採收後農產品品質並降低貯藏病害,宜考慮下列條件:
  • ①確定於適宜的時間採收;
  • ②保持作物自然之抵抗力或利用植物原有之抵抗力;
  • ③採收過程中,儘量減少機械傷害;
  • ④採收後促進癒合組織快速形成;
  • ⑤減少感染源;
  • ⑥貯藏於適合之環境:包括溫度、濕度、空氣成分等;

⑦減少貯藏期間之病害擴展及傳播:包括貯藏空間及容器等之消毒及滅菌。貯藏空間與容器之衛生維護可由下列方向著手:
  • A.採收前貯存庫處理;
  • B.貯存容器之清潔;
  • C.定期清倉,減少污染源;
  • D.定期消毒,減少病原菌;
  • E.改變貯藏條件,包括溫度、濕度及空氣成份;
  • F.避免不同採收期之作物貯放於同一空間;
  • G.避免不同作物貯放於同一空間;
  • H.場地周圍環境無污染源,應清潔、通風、遮陽、防雨、防鼠、防塵、防蟲、防禽畜措施;
  • I.採收及包裝機械、器具保持清潔、無污染。

8.機具清潔、消毒,避免害物藉機具傳播。田間耕作機具有除草、翻犁、種植、修剪、施藥、採收等機具,所有使用之機具使用後必須清洗並上油保護。當機具由一田區移至另一田區時,須徹底清洗、消毒後再移動,避免傳播害物;修剪工具使用後須經消毒後再修剪另一植株,消毒時可用 70% 酒精噴施刀口等接觸植株部位。

9. 工作人員清潔、健康維護,避免成為病蟲害的人為傳播源。離開田區前,確認身上無蟲體及罹病植物組織附著後再離開,避免人為傳播。相關措施包括:
  • ①田區須供應飲用水,並設置廁所、洗手枱、清潔用品、休息及飲食的設施,並與栽培區維持一段距離;
  • ②身體及衣物、鞋子保持乾淨;
  • ③定期用肥皂和水洗手;
  • ④防止皮疹和細菌傳播;
  • ⑤喝足夠的水,特別是在炎熱的日子,更須補充水分;
  • ⑥工作中身體出現異常狀況時,立即停止工作,並考慮就醫;
  • ⑦隨時戴手套和其他個人防護設備,以免農藥污染;
  • ⑧避免皮膚裸露而接觸植物、防護服或任何其他可能有農藥殘留的物品。 




應用預防措施降低害物發生-前言 2019/10-434期
害物整合管理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 是一個連續的、隨著時間變化的管理策略,也是動態的管理系統,會不斷隨著作物生長及害物發生而變化。因應田間不斷出現新害物時,新的防除與管理技術必須不斷的被開發,而當新的害物防治技術被開發完成時,生產者經由評估確認有利於害物管理時,可以調整田間管理策略,以有效管理田間害物,但是在未確認其管理成效之前,不宜進行大規模的改變。因此,目前有效的管理策略,未必適合未來的田間狀況,保持彈性隨時納入最適用之技術,是達成既定管理成效的不二法則。

典型的害物整合管理 (IPM) 策略是在精算經濟危害水平 (EIL) 及經濟界線 (ET) 後,依序採取預防、監測、治療 (干預) 措施,而應用預防措施增加作物之健康度,降低害物入侵田區機率或阻止害物侵入田區,可降低作物受害進而增加防除成功率,常用的管理技術包括下列多項技術。
應用預防措施降低害物發生-第一段 2019/10-434期
1選擇適宜的種植地點:實施害物整合管理時除須了解作物可能發生的病蟲草害以外,對於作物生長所須的環境因素,如溫度、濕度、光照、土壤性質等均須充分了解,並須了解不同害物發生的環境與氣候條件,方可選擇合適的種植地點,達到適地適種目標。

2種植前準備合適的栽培介質,或適當處理土壤,營造利於作物生長的土壤環境。依據作物對土壤及營養的需求,選用適當的肥料,將土壤條件調配至利於作物生長;若採用介質栽培,謹慎選用合適的介質,或添加改良劑調整至合適生長範圍。

3選擇抗性品種或植株,或利用抗病根砧嫁接,降低害物發生率。選種抗性品種可降低害物發生或甚至不發生,為降低土壤傳播性病害發生,若無抗病品種,亦可採用抗病根砧嫁接,適度降低病害發生。
應用預防措施降低害物發生-第二段 2019/10-434期
4選擇合適的灌溉及土壤管理策略,維持土壤水分與養分於適合作物生長狀況,同時調整田間空氣中濕度,避免引發病害發生。將肥料與灌溉水施放在作物根系附近,利於根系吸收,並降低其他區塊之肥料與水分,可抑制雜草大面積生長。

5注重田間衛生,携入田區之資材均須乾淨不夾帶害物,土壤與介質、灌溉水、種苗等均為健康且未受害物污染,發害受害物感染或污染時,將害物處理後再帶入田區,以免成為感染源。受害植體與植株廢棄物須携出田區,並進行必要的處理,避免害物造成大規模擴展。

6於適當的時間點進行耕作作業,藉以降低害物發生。避免於害物好發生時期種植作物,以減少害物發生;若鑑於市場需求而須種植時,則須擬定更為嚴謹、異於一般管理的管理策略,並設定不同的管理措施,以利於有效管理。
應用預防措施降低害物發生-第三段 2019/10-434期
7藉妥適的管理措施保持作物健康,包括肥培管理、整枝修剪、疏苗、疏果等栽培管理措施,維持或增進作物生長勢與健康度。適時移除生長勢較弱之植株或部份植體,避免害物自植株較弱部份危害,同時可減少養分消耗。

8充分應用植物廢棄物、敷蓋及不含雜草種子之土壤添加物。採收後、修剪之植體,若為健康未受害時,可適量敷蓋於田區,除可減少土壤水分之蒸散,並可維持土壤溫度於近恆溫狀況而利於作物生長,腐爛後亦可成為土壤有機質來源。施用不含雜草種子之土壤添加物亦可發揮相同之功能。
亞磷酸鉀使用注意事項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