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種類
防除病蟲草害,你選對藥劑了嗎?可能出現那些失誤? 2018.11-423期
- 1使用未登記藥劑,無法確保藥效並造成農藥殘留問題。使用未登記農藥為農藥違規使用之重要原因之一,常見的樣態有:未熟悉農藥使用規定,認為只要可有效防治病蟲害的藥劑,均可使用於所有作物;沿用其他作物之防治藥劑,以及依自身用藥經驗認為有效之藥劑,或者經他人告知有防治效果時,則擅自噴施藥劑。臺灣的農藥使用採登記管理制。依據農藥管理法規定,農藥非經申請中央主管機關檢驗合格,核准登記發給許可證,不得製造、加工或輸入。申請核准登記須辦理農藥標準規格檢驗,並應提供委託田間試驗報告、毒理試驗報告及理化資料等技術資料審核。田間試驗包括藥效、藥害及殘留量試驗,建立所申請藥劑在試驗作物上最有效的使用方法、是否有藥害的風險,同時建立安全採收期,確保農產品與環境安全。未登記使用之藥劑,未確知使用方法、不明是否會發生藥害,同時不了解安全採收期,擅自使用所造成風險相對增高。
- 2使用偽劣農藥,除未發揮藥效,可能引發嚴重之負作用。目前市面充斥不同種類之農藥,亦有不肖廠商為求暴利,未經原廠授權而擅自製造,或以成分不明物質冒充農藥,農民在不知情狀況下使用,除了無法達到預期的目的,亦可能發生藥害,造成嚴重損失,更甚者因而誤觸法律。依據農藥管理法定義,所謂偽藥,是指:
②摻雜或抽換國內外產品者;
③塗改或變更有效期間之標示者;以及
④所含有效成分之名稱,與核准不符者。
所謂劣藥,是指:
①有效成分之含量與標準規格不符者;
②超過有效期間者;以及
③與所定有效成分含量以外之品質與標準規格不符者。這二類農藥可能未經正式登記,或者是成分不明,相關的毒力、毒性、毒效、藥效、殘留均未知,同時使用方法亦不明確,如冒然使用,可能會出現藥效不佳、農藥殘留量超過安全容許量,嚴重時甚至造成藥害、對天敵傷害,以及污染環境包括空氣、土壤及水源等。因此,為保護作物並生產安全的農產品,同時對環境友善,必要施藥時,須選用合法登記的藥劑,避免為求方便與省錢,使用偽劣農藥。
- 3粒劑稀釋使用,未充分發揮藥效,並可能影響施藥人員與環境安全。粒劑的規格與組成一般依農藥特性、防治對象與目標作物的生物特性、用藥部位和環境條件而定,故往往具有較強的專用性、特效性與防治標的,主要用於土壤,防治雜草、土壤傳播性病害與地下害蟲,部份藥劑甚至毒性較高,冒然加水稀釋噴施,可能造成施用人員及環境風險增高。以加保扶為例,屬劇毒性藥劑,口服急毒性為 5mg╱公斤,皮膚毒為 120mg╱公斤,呼吸毒為 85mg╱公斤,噴施量愈高,霧粒愈細,則人體接觸中毒的風險愈高,因此,為保障施用者與對環境友善等及其他安全考量,目前僅粒劑未禁用。
- 4可濕性粉劑直接撒布用,藥效無法均勻分布而藥效受影響。可濕性粉劑為可自由分散的粉末狀農藥劑型,需加水使用,一般為水溶性較低的農藥主成分,加水之後農藥主成分分散於水中形成懸浮狀,可以附著在植物及有害生物體表面。由於其中含有易吸濕的填充劑,能使藥粉結塊或成團,如直接撒布或土壤施用,可能因為分散性差、濃度高,易產生藥害。
- 5使用過期或失效的藥劑,造成藥效不佳。農藥須貯放於陰涼、乾燥、密封之環境中,方可維持其化學性質於最佳狀況,當農藥貯放環境不佳或貯放過久,則容易發生揮發、光解、變質、分層、沈澱等現象,藥效隨之降低。農藥使用前須注意觀察,確認尚在有限保存期限內,同時要確認其化學性,乳劑應為均勻半透明狀,無絮狀物、無分層、無沈澱,加入水中能自行分散;粉劑不可結塊;可濕性粉劑加入水中可均勻分散,若發現異於正常狀況,宜依照廢棄農藥處理流程進行回收,不再使用。
- 6未充分掌握作用機制,相同作用機制藥劑混合使用,除無法提升藥效,反而增加藥害、抗藥性與殘留風險。每一藥劑有正式登記的普通名稱,但不同廠商均各自另定商品名,在使用時往往發生將不同廠牌的同一藥劑混合使用,或者將相同作用機制的藥劑混合或輪流使用,輕者殘留量超過安全容許量的風險增加,嚴重者造成藥害,甚至加速抗藥性發生而藥效不佳。因此,在調配藥劑前,宜先確認藥劑之商品名稱、普通名稱,同時詳讀說明與使用方法,必要時確認作用機制後再行調配、使用,以免將同一或相同作用機制藥劑混合使用,導致發生不必要負作用。
農藥依照用途區分,有那些種類?
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佔最大比率;其次為殺蟎劑、殺鼠劑、殺線蟲劑及植物生長調節劑。另外尚有其他少數用途的農藥。
農藥的藥劑名稱如何標示?
農藥的藥劑名稱共包括三部分組成以「18.2% 益達胺水懸劑」為例,百分比 (18.2%) 是指這一成品中農藥原料有效成分的含量;其次是原料名稱 (益達胺);第三部分為成品的劑型 (水懸劑),用於區分外觀狀態。
色帶標示代表的意義為何? 農藥的毒性標示如何閱讀?
農藥的毒性可分為急性毒與慢性毒兩種,急毒性再區分為極劇毒、劇毒、中等毒、以及輕毒 (含低毒) 等四類,
其中極劇毒農藥多已禁用,目前在產品包裝的標示上以顏色來做區別
劇毒農藥為紅色、中等毒為黃色、輕毒為藍色、低毒為綠色。

其中極劇毒農藥多已禁用,目前在產品包裝的標示上以顏色來做區別
劇毒農藥為紅色、中等毒為黃色、輕毒為藍色、低毒為綠色。

農藥的種類若依來源區分,可分為那些種類? 2018/04/17
農藥若依來源區分,大致可分為三類:
- 一、礦物源農藥 來源為天然礦物的無機化合物及石油,如石灰硫磺、礦物油等為礦物源農藥。
- 二、生物性農藥 來源為動物、植物、微生物或其衍生產品,如:植物源農藥有菸鹼、除蟲菊、魚藤精、藜蘆鹼、印楝素、皂素、苦參鹼等;動物源農藥最具代表性者為性費洛蒙等;微生物農藥則是微生物菌體或其代謝產物具有防除病蟲害作用,蘇力菌、枯草桿菌、液化澱粉芽孢桿菌、木黴菌等均為微生物農藥;其他生物具保護植物作用者。
- 三、化學農藥 應用化學方法製造的農藥統稱化學農藥,是目前普遍使用農藥中占最大比率的農藥。
農藥的劑型種類有那些, 如何用外觀區分?
農藥一般均需調配成成品後才能使用,同一種農藥可調配成多種劑型,
常見的劑型主要有液態、固態及氣態等,液態劑型有溶液、乳劑、油劑、懸浮劑、微乳劑等,
固態劑型有可濕性粉劑、可溶性粒劑、水分散性粒劑、微粒劑等,使用時大多採加水稀釋後噴施;
因應特殊用途時,可使用超低容量劑進行空中施藥,亦有霧劑、袋劑、或膠囊劑等。
常見的劑型主要有液態、固態及氣態等,液態劑型有溶液、乳劑、油劑、懸浮劑、微乳劑等,
固態劑型有可濕性粉劑、可溶性粒劑、水分散性粒劑、微粒劑等,使用時大多採加水稀釋後噴施;
因應特殊用途時,可使用超低容量劑進行空中施藥,亦有霧劑、袋劑、或膠囊劑等。
殺蟲劑 (insecticide) 如何定義?
凡是用於防除昆蟲及其他節肢動物的農藥,統稱為殺蟲劑。
殺菌劑 (fungicide) 如何定義?
凡是用於防除病害,包括真菌 (包括露菌病、晚疫病、銹病、白粉病等) 及細菌 (軟腐病、青枯病) 等農藥,統稱為殺菌劑。
除草劑 (herbicide) 如何定義?
凡是用於防除雜草或清除其他不是刻意種植的植物,所使用的藥劑統稱為除草劑。
植物生長調節劑 (growth regulator) 如何定義?
凡是用於促進植物生長、開花、發根或再生的藥劑,統稱為植物生長調節劑。
殺鼠劑 (Rodenticide) 如何定義?
用於防除農田野鼠的藥劑。
殺蟎劑 (Miticides) 如何定義?
用於防除危害食植物及動物之蟎類 (紅蜘蛛) 的藥劑,稱為殺蟎劑。
殺線蟲劑 (Nematocide) 如何定義?
線蟲為極微小、軟蟲狀生物體,需於顯微鏡下鑑定,主要以寄食於植物根部為主,部分會寄食在植物其他部分;用於防除線蟲的藥劑稱為殺線蟲劑。
什麼是餌劑 (Bait)?
以食物或其他資材與作物保護資材混合,用以誘引害蟲或有害動物,並以將其毒殺或捕殺 (例如滅鼠餌劑為穀粒或麥麩與藥劑的混合物)。
什麼是誘引劑?
以誘引害蟲為目的的藥劑稱為誘引劑;誘引劑主要有產卵引誘、食物引誘及性引誘等三種。
什麼是忌避劑 (repellant)?
凡利用害蟲的負趨化性,而使害蟲遠避的藥劑稱為忌避劑,或是能發出刺激物質而驅趕昆蟲的負向性農藥。也就是驅散或使害蟲忌避、保護人與畜及糧食和衣物不受侵害的藥劑。
何謂治療性藥劑?
利用藥劑的毒性,將已侵入植物體內的害物殺滅而達到保護植物的目的。
何謂系統性藥劑 (Systemic pesticide)?系統性藥劑有何特性?
系統型農藥一般是水溶性的,具有移行性,農藥與作物接觸後,可經由植物施藥部位吸收,從表面、氣孔、水孔或根部吸收後,隨水分之輸送而遍布植物體內,並均勻地散布到植物的體內,在植物體上雖不會造成局部高殘留量,卻常因不易被雨水淋洗等因素影響,藥效可維持較久。
由於藥劑會分布在植物體內,無法透過清洗去除,故較不建議在栽培後期或採收期使用。
由於藥劑會分布在植物體內,無法透過清洗去除,故較不建議在栽培後期或採收期使用。
何謂接觸性藥劑 (Contact pesticide)?接觸性藥劑有何特性?
接觸性農藥是指病蟲等害物直接接觸農藥而產生殺滅作用。
接觸性農藥在植株中的移行性小,容易附著於植物表面,或累積於臘質結構中,因此,與作物接觸的部位常形成較高殘留量。
接觸性農藥在植株中的移行性小,容易附著於植物表面,或累積於臘質結構中,因此,與作物接觸的部位常形成較高殘留量。
何謂滲透移行性藥劑?
滲透移行性藥劑具較強的親水性,與作物接觸後可在短時間內滲透進入植物組織中,並移行至植物各部位。
殺蟲劑的殺蟲機制為何?
殺蟲劑的作用方式可分為直接殺害效果與間接殺害效果。
直接殺害效果有胃毒作用、直接觸殺作用、間接觸殺作用、抑制呼吸作用、拒食作用、誘引作用、忌避作用、不育作用、生長調節及燻蒸作用等,此外,拒食也是殺蟲劑的作用機制之一。
直接殺害效果有胃毒作用、直接觸殺作用、間接觸殺作用、抑制呼吸作用、拒食作用、誘引作用、忌避作用、不育作用、生長調節及燻蒸作用等,此外,拒食也是殺蟲劑的作用機制之一。
下列農藥作用機制分類代碼代表何種機制?又,此類作用機制有表可查嗎?
抗藥性行動委員會依照殺蟲劑種類所提供農藥對有害生物的作用機制分類,不同的代碼代表不同作用機制。
可至網站 (http://ogserv.tactri.gov.tw/moa/) 查詢並下載文件,亦可至下列網站查詢:
殺菌劑抗藥性行動委員會 (FRAC,http://www.frac.info/frac/index.htm)、
除草劑抗藥性行動委員會 (HRAC,http://www.plantprotection.org/HRAC)、
殺蟲劑抗藥性行動委員會 (IRAC,http://www.irac-online.org)、
殺鼠劑抗藥性行動委員會 (RRAC,http://www.rrac.info)。
可至網站 (http://ogserv.tactri.gov.tw/moa/) 查詢並下載文件,亦可至下列網站查詢:
殺菌劑抗藥性行動委員會 (FRAC,http://www.frac.info/frac/index.htm)、
除草劑抗藥性行動委員會 (HRAC,http://www.plantprotection.org/HRAC)、
殺蟲劑抗藥性行動委員會 (IRAC,http://www.irac-online.org)、
殺鼠劑抗藥性行動委員會 (RRAC,http://www.rrac.info)。
礦物油及其他油類在防治害物上功效為何?
礦物油及其他油類的防治效果主要為物理防治,用於防治蟲害時,主要是阻塞害蟲的氣孔,影響呼吸作用,造成物理性的窒息而死;用於防治病害時,主要是覆蓋植物的氣孔、自然開口及傷口,造成病原菌無法由氣孔或傷口侵入、感染。使用油劑不會有農藥殘留問題,但長期使用可能因表皮及氣孔覆蓋而影響植物生長,同時在高溫季節易產生藥害,仍不宜長期使用。
系統性藥劑對於那一類的病蟲害較有效?
具刺吸型口器的昆蟲,取食方法是利用口針刺進植物組織裡面吸食汁液,系統型藥劑具有極佳的防治效果,以及在寄主組織內危害的病蟲害,均可有效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