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肥料、原料專業供應
選單

FAQ問與答

  • 解答者/楊秀珠 博士

    學歷:
    • 日本北海道大學 博士
    經歷: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農藥應用組
    • 臺灣省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農藥應用系
    • 台灣植物保護中心
    專長: 花卉病、果樹病害、炭疽病、作物整合管理、農藥之合理施用
為什麼同一塊田種植多種蔬菜時,不可以使用相同的農藥?為何一種農藥可以使用在果樹上,可是若用在蔬菜上郤是違法的?
據農藥管理法,農藥的使用是採登記制度,也就是必須先建立使用方法,並經過政府審查、正式登記,才可以使用,若一種藥劑未在作物上登記使用,而被使用時則為違規使用未登記藥劑,例如未登記在番茄上使用,而使用在番茄上是違反農藥管理法而會被罰款的;況且農藥在登記之前必須具備毒理、藥效、藥害及殘留量資料,若此三項資料並不完整或全然缺乏而貿然使用,可能藥效不佳、發生藥害或殘留量偏高,風險是很高的,因此,最好不要冒然使用。

相同的管理方式,在果樹可以使用的農藥如果未登記在蔬菜上,則不可使用於蔬菜上;如果該種藥劑同時登記在果樹及蔬菜上,則可以在果樹及蔬菜上使用,是否可以使用,完全依據登記狀況。
天然資材具半衰期短,殘留降解快,或不會有殘留問題,大量使用一般不會產生藥害,可減少農藥對環境的污染等優點,但天然資材是否有缺點?2018/01
綜合文獻與研究報告結論,天然資材般具有下列缺點:

1. 多數天然產物化合物一般結構複雜,不易合成或合成成本太高;

2. 活性成分易分解,製劑成分複雜,不易標準化;

3. 大多數植物源農藥發揮藥效慢,導致有些農民朋友認為所使用的農藥沒有效果;

4. 噴藥次數多,殘效期短,不易為農民接受;

5. 由於植物的分布存在地域性,在加工廠地的選擇上受到的限制因素多;

6. 植物的採集具有季節性等;

7. 受植物生長狀況影響,有效成分較不穩定,可能影響防治效果;

8. 含其他未知成分,是否對作物或環境產生負面影響尚不可知。
施藥器械有那些種類?各有何優缺點?應用不同施藥器械時,如何達到精準施藥,使藥液霧粒均勻分布於植株?
手動、充電式、馬達動力式、噴霧車、空中施藥、無人植保機。
農藥使用的誤區:安全篇。噴施農藥前是否作安全防護措施?是否有防止飄散的措施?是否注重農產品的安全? 2019-431期
1噴藥後未遵守安全採收期規定,立即採收、上市而影響農產品安全,常見者為氣候異常或受天災侵襲而造成市場上缺貨時,農民為供應市場須求,往往於災後立即採收、上市,引發食安問題或消費者對安全性的疑慮。噴藥後要間隔一定時間才能採收,以利農藥降解而保證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低於國家允許的標準,這個標準稱為安全採收期。所有已登記核准使用的藥劑均經過殘留消退試驗,再依據安全容許量訂定安全採收期,也就是最後一次施藥到農藥殘留量低於安全容許量的日數。

未達安全採收期而採收,可能農藥殘留量仍未低於安全容許量而超量,不但無法確認農產品是否安全,同時違反農藥管理法而受罰。安全採收期的長短與農藥的種類、用藥次數、施藥方式、作物種類及氣候因素有極密切關係,有時農民完全依照登記使用方法施藥仍發生殘留量超量時,則須檢討是否在施藥技術上出現問題。

2施藥時無安全防護,而將自身暴露於高農藥風險狀況下。噴施農藥相對於其他農業操作,為一較具危險性的工作,但多數的操作人員在噴藥時僅著輕便的服裝,口鼻也只用簡單的口罩或毛巾做隔離,進行田間噴藥時,經常暴露於高濃度的農藥霧氣下,農藥有極大機會附著在衣物上被皮膚所吸收,或經由呼吸及被污染飲食而進入體內,經長年累月的累積而影響身體健康,更甚者,在噴施過程中毒而危及性命。

操作人員為維護自身安全,藥劑使用過程中包括秤藥、配藥、噴施以及噴施後之器械清洗過程,必須有確實而適當的安全防護:
  • ①因應不同藥劑類別確認所須要之防護裝備;
  • ②依所施用之藥劑特性,穿戴適當之防護衣物;
  • ③不可使用滴漏的器械噴藥;④不可穿著破損衣物;
  • ⑤身體沾染農藥後,須立刻沖洗;
  • ⑥發生農藥中毒時,立刻送醫,並攜帶有標籤之農藥容器;
  • ⑦噴藥時間每人每天不得超過四小時;
  • ⑧勿連續多日噴藥,以維護自身安全。安全防護相關配備包括衣服、手套、帽子、鞋子、護目鏡、口罩及防毒面具等,並依安全性須求分為不同等級。
植物生長不正常時,是不是一定要噴農藥?農產品生產過程中是不是非要使用農藥不可?
植物生長不正常時不一定要噴藥。有時候植物生長不正常,是因為肥料供應失衡而引起的生理障礙,只須加以合理化的施肥,可讓植株正常生長而恢復正常。只有病蟲草害及其他生物所引起的不正常現象,用農藥防除才可以發揮防除效果。

所以,蔬菜、果樹的生產過程中不一定須要使用農藥,假若能營造最適合作物生長的環境,如適當耕犁,使土壤疏鬆,根系較易生長,添加足夠及合適肥料,讓作物生長健康而有較強的抗性,就不會生病;配合改善栽培環境,或利用溫網室使害物不容易入侵,適當噴霧提高濕度,藉以製造不利害蟲生長環境,便可以不使用農藥郤可以生產品質好又安全的農產品。

必要時在關鍵時刻關鍵性的、針對性的及有節制的使用農藥,也就是理性、負責任的使用農藥,必可生產安全、高品質農產品。
選用施藥器械時,所須考慮的 因素有那些?
1. 作物種類;

2. 作物生長期;

3. 種植方式;

4. 害物種類;

5. 藥劑種類;

6. 藥液量。
植物會不會生病?健康的植物須具備那些條件?如何判斷植物是不是健康? 2018/04/17
植物是不是健康,可以由三方面加以判斷:
一、外表正常: 健康植物的外表特徵符合下列條件包括
  • (一) 植株挺立或硬實,組織表面緊繃呈保水狀;
  • (二) 植物器官如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形狀或顏色均勻,無不規則破損或變色,如健康的葉片為顏色規則、均勻,無斑點、不規則突起、破損、皺縮或其他明顯不同之外觀變化;健康的莖為直立、飽滿、組織均勻,葉腋及分枝處無異物附著。健康的根則為白色或淡色至淡褐色、具多數根毛,未出現傷口、異味等特殊現象。

二、生理作用正常: 植物的生長速率適中,在同一栽培田區或生長區,與其他同種植物之生長速率相同,無太快或太慢現象。
三、未受傳播性害物危害的植株 傳播性的害物一般指動物、害蟲及病原菌等,受害後症狀會有擴散現象。
當植株不符合上述三條件時,就不是健康植株,同時可被視為生病的植株。


利用遮蔽植物作為防飄散措施的使用方法為何?防止飄散的效果如何?2018.05
遮蔽植物可以用多年生植物綠籬,亦可以是一年生植物,但一般遮蔽植物必須有下列特點方可發揮防止效果:

①可生長至一定高度,至少 150 公分以上,一般建議採至少二行條播式,高梁為可考慮植物之一;
②可以在特定時間特別是短時間內生長至一定高度;
③便於栽培管理。
利用遮蔽植物防止飄散可能產生不可預期的問題,栽種遮蔽植物時須注意那些項目?2018.06
利用遮蔽植物防止飄散須注意的事項約有下列數點:
①遮蔽植物之效果視生長狀況而定,較為不穩定;
②效果非天衣無縫,仍須遵守基本噴藥操作;
③需要耗費時間才能達到足以作為遮蔽物的狀態;
④可能成為病蟲害溫床, 或受鳥害;
⑤事後植株、莖葉處理較為麻煩。
農藥因被大量使用而引起負面影響?如何改善? 2018.07
農藥因具備多項優點,廣為農民愛用,而農藥的大量使用與農田系統有關,乃因作物經長期栽培後,作物種類及品種逐漸減少,多樣性逐漸降低,害物的發生也往往隨著單一化,為減少農藥使用,回復生物多樣性是有必要性。

因此農場系統必須依據農業生態體系進行調整,利用輪作與抗性品種進行預防措施,發展不同的、有效的害物防除技術,生物防治與有機管理模式必須加強,同時開發合成農藥的替代品。經由專業教育、訓練以及技術性建議,使農業生態調整、替代品使用與其他技術整合應用。而改變農民的習慣、使易於接受不同於以往的管理模式也是必要的。也就是說,藉由整合管理靈活應用,可以有效降低農藥使用。


害物整合管理的農藥使用策略至少須掌握那些原則? 2018/08
害物整合管理的農藥使用策略至少須掌握下列原則:
  • ①發展永續性之非化學農藥防治方法;
  • ②害物族群密度足以引發經濟損失以及環境因子利於害物發生時才使用農藥;
  • ③針對目標生物使用藥劑,同時將對人類健康、非目標生物和環境的副作用降至最低;
  • ④以生物農藥及選擇性藥劑為優先考量,避免引發另一害物大發生,並儘量減少使用次數;
  • ⑤必須持續使用藥劑時,減少劑量、減少使用頻率,或只針對部分區域施用,降低對植被的風險,且不致增加抗藥性發展的風險;
  • ⑥若已知害物對特定藥劑已有產生抗藥性的風險,但限於防治須要,必須對作物重複施用該藥劑時,應建立抗藥性管理策略,包括使用不同作用機制的多種藥劑及藥劑輪用等等;
  • ⑦只有在別無選擇時才使用廣效性農藥。因廣效性藥劑亦會殺滅天敵及有益生物,當天敵被滅除後可能造成害物再次復發,或引發另一種害蟲發生;廣效性殺菌劑亦可能因影響微生物平衡而使防治效益不佳;
  • ⑧根據藥劑使用和有害生物監測紀錄,評估植物保護措施是否成功。
為使農藥永續使用,須要考慮那些因素? 2018.09
任何農藥的使用均可能造成不同層面的風險,為使農藥永續使用,須考慮下列因素:
  • ①以較低風險藥劑逐步取代高風險藥劑,可明顯減少農藥負面副作用;
  • ②施藥器械的應用與管理:選用合適的施藥器械並加以校準後使用,建立精準施藥技術,合理使用農藥,降低不必要的藥劑使用量;
  • ③農藥貯存、銷售與應用管理:結合藥劑的安全使用與貯存,使其對人和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
  • ④使用防護用具和建立安全採收期。然而,在炎熱潮濕的氣候中常因缺乏資訊、不易取得與不切實際的使用方式,導致防護用具採用率偏低,須加強開發適用於不同地區與氣候的防護用具;而安全採收期則是食安必須考量的重點;
  • ⑤害物整合管理:應用多元的害物管理策略,降低發生率而減少農藥使用,避免因農藥使用所導致的後遺症;
  • ⑥教育訓練與彼此交換資訊與資訊互通,增進農民的管理能力與藥劑施用技術。
未掌握藥劑之交互抗性,混用或輪用相同作用機制的藥劑? 2018.11-423期
藥劑經長期使用後均有產生抗藥性的風險,但同一類藥劑、相同作用機制的藥劑往往會有交互抗藥性的現象,若害物對同一類藥劑中的某一種藥劑產生抗藥性時,對其他同類藥劑也同樣會產生抗藥性,施用時任一此類藥劑均不易發揮良好的藥效,不論混合使用或輪用均無法提升藥效,在此狀況下選用不同種類或與其他種類不同作用機制的藥劑輪用或混用,可發揮藥效。
防除病蟲草害,你選對藥劑了嗎?可能出現那些失誤?微生物農藥未正確使用,無法發揮藥效怎麼辦?-2018.12月-424期
微生物農藥為較新的農藥種類,上市使用的時間較化學農藥晚而短,農民的認知較為不足,往往以化學農藥的觀點看待微生物農藥,同時應用化學農藥慣用的施用方法施用微生物農藥,郤發現效果不佳而放棄使用。

大部份為微生物活菌、內生孢子或代謝產物等,對溫度、濕度、光照均較為敏感,且因微生物種類不同,適合生長繁殖的溫度及濕度不同;在高溫或低溫時施藥,會因溫度適應性不同而不易存活與繁殖;乾燥及低濕度時施藥,易因濕度不足而無法存活,或在強光照下施藥均可能因溫度過高及紫外線照射而死亡;

此外,施用後如遇下大雨,藥液會因雨水沖刷、淋洗而流失,無法發揮藥效,但是如果施藥後遇小雨,則可增加微生物存活與繁殖而提升效果。此外,稀釋用水的酸鹼度、用水是否經消毒而含有消毒劑均可能影響微生物的存活而影響藥效。
無人植保機的功用為何?利用無人植保機有何優點? 2019-430期刊
無人飛機或無人飛行載具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廣義的定義為不需要駕駛員登機駕駛的各式遙控飛行器,除了國防上之應用外,可廣泛用於空拍及送貨,在農業上之用途則可用於農作物之營養診斷、病蟲害診斷、預警與防治應用,以及天然災害勘災與災損判斷用,其中應用於藥劑施用而防治病蟲害的無人機則稱為無人植保機。

使用無人植保機施藥的優點至少有下列六點:精準、穩定、易上手、快速、安全、省力化。

由於目前的無人植保機多為電腦自動化控制、GPS 定位,經過飛行訓練及具備農藥施用技術的人員,可以輕易操控且穩定飛行,達到精準施藥的目的;也由於無人機自動飛行僅須一名人員操作控制器而達到節省人力與快速的目的;此外,施藥人員不須進入田區施作,接觸藥液的機率微乎其微,安全性亦增高。同時也因為使用低藥液量的施藥方式,對於缺水地區,可達節省用水的目的。
田間衛生危害物整合管理中極重要的一環,然因須持之以恆,持續進行方可見效,因此不易於短期內查覺效果,故往往被忽視,而重視並維護田間衛生是病蟲害防除技術中最經濟、有效的防除方法,基本須考量的因素包括下列數面向 (續431期):2019/09 -433期
4.妥善管理雜草。清除田區周邊之雜草,避免雜草叢生,減少病蟲害疪護所,可降低病蟲害發生,但須保留天敵棲息的雜草種類,藉天敵抑制蟲害族群密度。必要時,在進水口設置過濾網篩,可以阻隔雜草種子、走莖、其他雜草植體及水生軟體動物如福壽螺等進入田區。

5.妥善處理受害植物組織與植株殘體。田區出現病蟲害時,立即清除受害植株,或修剪已受害植物組織,放置於密閉容器中携出田區後加以處理,不可棄置於開放空間,避免害物繁殖及擴散;腐爛及受害果實、自然老化之葉片及枝條、採收後之植株殘體亦須徹底處理,避免成為下一季之感染源,同時設置堆肥區,將作物殘體和有機質翻犁至土壤中,堆肥化處理,除可改善土壤狀況,並將害蟲暴露在極端溫度、機械損傷和捕食者中,有助於破壞害蟲的生命週期,病原菌與雜草亦可同時被殺滅,但堆肥區須遠離作物栽培區。利用高濃度肥料液如尿素加氯化鉀混合液可於短時間造成植物組織肥傷而減少害物增殖的機會,在短期間無法處理大量植體時可考慮利用肥料液處理,再進行後續處理。


6妥善處理資材廢棄物:栽培資材廢棄物若未加以妥善處理,可能之影響包括:
  • ①造成通風、排水不良,影響植株正常生長;
  • ②導致相對濕度提高,致使病原菌侵入及傳播機會增加;
  • ③堆積過高時,影響光照,造成植株因徒長而組織軟化,抗病力因而大幅降低;
  • ④廢棄物分解後之產物可能對植物造成毒害,不能分解者,混入土壤中更嚴重影響土壤結構及排水性,對植物造成之生長影響,更甚於植體廢棄物;
  • ⑤提供病蟲害隱蔽場所,增加繁殖、危害風險。栽培介質處理的方式包括:回收再利用、回田再利用、重複使用,已感染病原菌之栽培介質宜進行消毒後方可再次使用。至於廢棄資材則適時清除、依正常管道處理,以維持田區衛生。

7採收與貯存空間之衛生維護:包括農產品、器械與空間之衛生維護。為維護採收後農產品品質並降低貯藏病害,宜考慮下列條件:
  • ①確定於適宜的時間採收;
  • ②保持作物自然之抵抗力或利用植物原有之抵抗力;
  • ③採收過程中,儘量減少機械傷害;
  • ④採收後促進癒合組織快速形成;
  • ⑤減少感染源;
  • ⑥貯藏於適合之環境:包括溫度、濕度、空氣成分等;

⑦減少貯藏期間之病害擴展及傳播:包括貯藏空間及容器等之消毒及滅菌。貯藏空間與容器之衛生維護可由下列方向著手:
  • A.採收前貯存庫處理;
  • B.貯存容器之清潔;
  • C.定期清倉,減少污染源;
  • D.定期消毒,減少病原菌;
  • E.改變貯藏條件,包括溫度、濕度及空氣成份;
  • F.避免不同採收期之作物貯放於同一空間;
  • G.避免不同作物貯放於同一空間;
  • H.場地周圍環境無污染源,應清潔、通風、遮陽、防雨、防鼠、防塵、防蟲、防禽畜措施;
  • I.採收及包裝機械、器具保持清潔、無污染。

8.機具清潔、消毒,避免害物藉機具傳播。田間耕作機具有除草、翻犁、種植、修剪、施藥、採收等機具,所有使用之機具使用後必須清洗並上油保護。當機具由一田區移至另一田區時,須徹底清洗、消毒後再移動,避免傳播害物;修剪工具使用後須經消毒後再修剪另一植株,消毒時可用 70% 酒精噴施刀口等接觸植株部位。

9. 工作人員清潔、健康維護,避免成為病蟲害的人為傳播源。離開田區前,確認身上無蟲體及罹病植物組織附著後再離開,避免人為傳播。相關措施包括:
  • ①田區須供應飲用水,並設置廁所、洗手枱、清潔用品、休息及飲食的設施,並與栽培區維持一段距離;
  • ②身體及衣物、鞋子保持乾淨;
  • ③定期用肥皂和水洗手;
  • ④防止皮疹和細菌傳播;
  • ⑤喝足夠的水,特別是在炎熱的日子,更須補充水分;
  • ⑥工作中身體出現異常狀況時,立即停止工作,並考慮就醫;
  • ⑦隨時戴手套和其他個人防護設備,以免農藥污染;
  • ⑧避免皮膚裸露而接觸植物、防護服或任何其他可能有農藥殘留的物品。 




為什麼在作物的栽培過程中,使用農藥被普遍認為是必要的?
由於農業栽培是將特定的、單一的作物栽培在人為調控的環境中,在較無生物多樣性的情況下,往往較容易發生病害、蟲害及雜草等害物為害,若不加以管理就無法維持及確保一定水準的收穫量與品質。

而防治病害、蟲害及雜草的有效、簡單、快速且符合經濟效益的方法就是使用農藥。且為了減輕因除草、疏花/疏果等農業操作的負担,農藥因而成為不可或缺的資材。
在選購噴嘴時,那些因素是必須預先考慮及了解的?
施藥前謹慎選擇噴嘴,方可精準施藥而確保藥效發揮至最佳狀況,選擇噴嘴前宜考慮下列因素;

1. 噴霧型式 (nozzle type):扇形、實心圓錐、空心圓錐等;

2. 藥劑劑型:可濕性粉劑、水懸劑或溶劑等不同劑型適用之噴嘴不同,依劑型選用合適之噴嘴;

3. 材質:依藥液及環境的溫度、是否含大量的固體顆粒選用不同材質之噴嘴;

4. 接頭:流量越大的噴嘴,接頭須越大,同時不同的接頭所提供的流量角度的選擇亦不同;

5. 壓力:不同壓力下,噴霧形狀、流量、角度、分布及粒徑等等均不同;

6. 流量 (flow rate):流量指在固定壓力下,噴嘴在一定時間內所噴出之液體或氣體的體積,流速大小、壓力、噴嘴距離、速度決定流量;

7. 角度 (Fan angle):噴嘴之噴霧角度 (或稱噴角) 是指氣體或液體在離開噴嘴的噴口後,在附近所呈現的角度。同時在施藥時須設定幅寛,在固定幅寬下,角度可影響噴嘴在作物上寬之高度;

8. 品質 (spray wuality):固定壓力下之顆粒大小,主要目的為降低藥液霧粒飄散。
植物不健康時在外表上會出現那些不正常現象?引起這些不正常現象的原因有那些? 2018/04/17
植物不健康時,在植株外表任一部位均可能出現不正常現象,莖部、枝條、芽體、根部、葉片、花、果實、種子等均可能出現不正常,

  • 若發生在根部及莖部時,植株可能死亡、乾枯、萎凋、矮化、生長不正常、徒長、簇葉、枝枯、腐爛等;

  • 若發生在葉片,可能出現葉片變小、葉片白化、葉脈綠化、葉片白化、葉片畸型、葉片減少、皺縮畸形、嵌紋、落葉、穿孔、葉片褪色 ;

  • 此外,亦可能出現落果、落花、落芽、根腐、黃化、輪點、腫瘤、潰瘍、水浸狀、食痕、異味、斑點、孔洞等不正常現象。

引起植株不正常的原因,最主要的為蟲害、病害及環境與管理。
為維持多樣化之蔬菜行銷,農民習慣於同一田區混種或間種多種蔬菜,或為調整供而分期種植,此類少量多樣化或不同時期栽培模式之防止飄散的藥劑使用策略為何? 2018.05
混作或間作或計畫生產作物之防飄散施藥模式,可由下列面向考量:

①建立不同作物可共同使用藥劑清單與施藥技術;
②土壤施用粒劑;
③不施藥區覆蓋遮蔽物,但以塑膠布或不織布為宜;
④選用合適噴嘴或防飄散噴嘴,並選用較小角度噴嘴,依風向決定前進方向,並由作物側面採上、下斜噴方式噴施;
⑤降低噴施壓力;
⑥種植隔離作物或覆蓋作物如綠肥等,亦可規劃不同種植方式等;
⑦區塊性混作時,不同作物間設置隔離帶或增加二區間行距。
以無人機施用農藥時須注意那些事項?2018.06
利用無人機施藥至少須注意下列事項:
  • ①農藥為有毒物質,須按農藥使用規範安全操作,並謹慎使用。生物製劑為較推薦、可施用之藥劑種類,同時避免施用毒性較強或對有益昆蟲及水生生物毒性高之藥劑。
  • ②配藥時,避免藥液濺灑,防止機身殘留農藥而對人體造成傷害。
  • ③使用清水配藥,避免雜質堵塞濾網,若有堵塞須及時清理後再使用。
  • ④施藥時雖未直接於田區作業,仍須佩戴合適之防護用具,防止人體直接接觸農藥,施藥後,亦須立即清洗皮膚,清潔飛行器及相關器具。
  • ⑤農藥效果與藥液濃度、噴灑速率、飛行器距作物高度、風向、風速等密切相關,施藥前仍須先校準,施藥時亦須綜合考量,以達到最佳效果。
  • ⑥確保施藥過程中不會對周圍人、動物及環境等造成傷害或影響。
  • ⑦施藥時,必須嚴禁污染河流和飲用水源。
  • ⑧風速達一定強度時停藥施藥,以免造成藥液飄散污染。
擬定害物整合管理 (IPM) 策略的基本原則為何? 2018.07
害物整合管理 (IPM) 是長期的工作計畫,必須抱持防疫永達是不足夠的態度,除因應個人的不同需求與作業習慣擬定計畫外,作物、害物及環境均是重要考量因素,執行後可減少害物發生與作物損失,同時擁有衛生的園區。在擬定害物整合管理工作計畫時,至少須掌握四個原則:

①確實了解系統 (Know your system):確實了解田區的管理及作業系統規畫、作業流程、作物與害物之生理、生態學,特別是害物防治措施,並充分了解彼此間的相互影響;

②如果可能,應用天敵防除害蟲 (Let predators suppress pests when possible):如果田區出現天敵,一般均可以於田間停留一段長時間,可以作為有效的蟲害防除手段,配合營造適合天敵繁衍的環境,增強防除效果;

③只在必要時施藥 (Only spray when you need to):依據經濟危害水平 (EIL) 謹慎評估可能產生的後果後,再決定是否施藥,為了避免害物產生抗藥性與顧及消費者可能對農藥的感受不佳,只有在必要時施藥;

④整合互容的技術 (Only combine different methods when they are compatible):當多種防除方法同時應用於同一田區時,不同技術間必須可以互容或加成而增加效益,避免因發生拮抗作用而改變或降低防治效益。例如有天敵的田區不可施用廣效性農藥等。

(資料來源:Amy Storey, 2016. How to get started with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 Upstart University(https://university. upstartfarmers.com/blog/how-to-get-started-with-integrated-pest-management)。

應用害物整合管理作為農藥減量的工具,須要考慮那些原則性的問題? 2018/08
國際糧農組織將害物整合管理 (IPM) 定義為:仔細考量現有病蟲草害防治技術後,採取適當措施、降低害物族群擴展,並應用藥劑和其他預防措施將損失維持於經濟損失水平之下,同時降低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風險,是以 IPM 是應用生態系統方法,以管理取代完全滅絕害物,亦即 IPM 是應用健康的農業生態系統防禦病蟲草害,除承襲傳統觀念與技術外,亦考量技術創新,並以生態學為基礎,整合不同科技領域之方法及觀念,發展出實用、經濟、有效及安全的有害生物管理系統。若將 IPM 的理念應用於農藥減量中,當可事半功倍,但須考慮的原則包括:
  • ①知識密集的管理模式:需要針對特定作物、害物 (包括蟲害、病害與雜草) 及其天敵有廣泛及充分的瞭解;
  • ②執行重點是害物預防,藉由良好農業操作、應用抗性品種、害物鑑定與監測以及生物防治等手段防治害物;
  • ③一旦害物發生接近經濟防治門檻 (Economic Threshold) 時,化學防治可降低作物因為害物發生所造成的損失;
  • ④檢討、改善與制定下一期作之 IPM 策略。
天然資材是否確實為安全的? 2018.09
天然資材包括礦物源與生物源 (動物;植物) 及其他天然材料,用於防除作物之病蟲草害,因無農藥殘留問題,一般被視為安全的。然而其中部份會產生不必要的副作用。最常用的天然殺蟲劑及其利弊分別描述於下。
  • ①印楝素為植物抽出物,可減少害蟲的增殖,對有益昆蟲影響不大;
  • ②除蟲菊:除蟲菊為菊科植物,內含除蟲菊精,用於防除害蟲,可在環境中迅速分解,但會影響有益的昆蟲,同時對水生生物有毒;
  • ③銅被廣泛用於控制真菌病害,但會在土壤中積聚,亦可能殺滅天敵及有益昆蟲;
  • ④硫磺、皂素和礦物油製劑用於防除蟎類、蚜蟲等害蟲,因為廣效性藥劑,故會影響有益昆蟲之生存。
防除病蟲草害,你選對藥劑了嗎?可能出現那些失誤? 2018.11-423期
  • 1使用未登記藥劑,無法確保藥效並造成農藥殘留問題。使用未登記農藥為農藥違規使用之重要原因之一,常見的樣態有:未熟悉農藥使用規定,認為只要可有效防治病蟲害的藥劑,均可使用於所有作物;沿用其他作物之防治藥劑,以及依自身用藥經驗認為有效之藥劑,或者經他人告知有防治效果時,則擅自噴施藥劑。臺灣的農藥使用採登記管理制。依據農藥管理法規定,農藥非經申請中央主管機關檢驗合格,核准登記發給許可證,不得製造、加工或輸入。申請核准登記須辦理農藥標準規格檢驗,並應提供委託田間試驗報告、毒理試驗報告及理化資料等技術資料審核。田間試驗包括藥效、藥害及殘留量試驗,建立所申請藥劑在試驗作物上最有效的使用方法、是否有藥害的風險,同時建立安全採收期,確保農產品與環境安全。未登記使用之藥劑,未確知使用方法、不明是否會發生藥害,同時不了解安全採收期,擅自使用所造成風險相對增高。

  • 2使用偽劣農藥,除未發揮藥效,可能引發嚴重之負作用。目前市面充斥不同種類之農藥,亦有不肖廠商為求暴利,未經原廠授權而擅自製造,或以成分不明物質冒充農藥,農民在不知情狀況下使用,除了無法達到預期的目的,亦可能發生藥害,造成嚴重損失,更甚者因而誤觸法律。依據農藥管理法定義,所謂偽藥,是指:
①未經核准擅自製造、加工或輸入者;
②摻雜或抽換國內外產品者;
③塗改或變更有效期間之標示者;以及
④所含有效成分之名稱,與核准不符者。
所謂劣藥,是指:
①有效成分之含量與標準規格不符者;
②超過有效期間者;以及
③與所定有效成分含量以外之品質與標準規格不符者。這二類農藥可能未經正式登記,或者是成分不明,相關的毒力、毒性、毒效、藥效、殘留均未知,同時使用方法亦不明確,如冒然使用,可能會出現藥效不佳、農藥殘留量超過安全容許量,嚴重時甚至造成藥害、對天敵傷害,以及污染環境包括空氣、土壤及水源等。因此,為保護作物並生產安全的農產品,同時對環境友善,必要施藥時,須選用合法登記的藥劑,避免為求方便與省錢,使用偽劣農藥。

  • 3粒劑稀釋使用,未充分發揮藥效,並可能影響施藥人員與環境安全。粒劑的規格與組成一般依農藥特性、防治對象與目標作物的生物特性、用藥部位和環境條件而定,故往往具有較強的專用性、特效性與防治標的,主要用於土壤,防治雜草、土壤傳播性病害與地下害蟲,部份藥劑甚至毒性較高,冒然加水稀釋噴施,可能造成施用人員及環境風險增高。以加保扶為例,屬劇毒性藥劑,口服急毒性為 5mg╱公斤,皮膚毒為 120mg╱公斤,呼吸毒為 85mg╱公斤,噴施量愈高,霧粒愈細,則人體接觸中毒的風險愈高,因此,為保障施用者與對環境友善等及其他安全考量,目前僅粒劑未禁用。

  • 4可濕性粉劑直接撒布用,藥效無法均勻分布而藥效受影響。可濕性粉劑為可自由分散的粉末狀農藥劑型,需加水使用,一般為水溶性較低的農藥主成分,加水之後農藥主成分分散於水中形成懸浮狀,可以附著在植物及有害生物體表面。由於其中含有易吸濕的填充劑,能使藥粉結塊或成團,如直接撒布或土壤施用,可能因為分散性差、濃度高,易產生藥害。

  • 5使用過期或失效的藥劑,造成藥效不佳。農藥須貯放於陰涼、乾燥、密封之環境中,方可維持其化學性質於最佳狀況,當農藥貯放環境不佳或貯放過久,則容易發生揮發、光解、變質、分層、沈澱等現象,藥效隨之降低。農藥使用前須注意觀察,確認尚在有限保存期限內,同時要確認其化學性,乳劑應為均勻半透明狀,無絮狀物、無分層、無沈澱,加入水中能自行分散;粉劑不可結塊;可濕性粉劑加入水中可均勻分散,若發現異於正常狀況,宜依照廢棄農藥處理流程進行回收,不再使用。

  • 6未充分掌握作用機制,相同作用機制藥劑混合使用,除無法提升藥效,反而增加藥害、抗藥性與殘留風險。每一藥劑有正式登記的普通名稱,但不同廠商均各自另定商品名,在使用時往往發生將不同廠牌的同一藥劑混合使用,或者將相同作用機制的藥劑混合或輪流使用,輕者殘留量超過安全容許量的風險增加,嚴重者造成藥害,甚至加速抗藥性發生而藥效不佳。因此,在調配藥劑前,宜先確認藥劑之商品名稱、普通名稱,同時詳讀說明與使用方法,必要時確認作用機制後再行調配、使用,以免將同一或相同作用機制藥劑混合使用,導致發生不必要負作用。
使用農藥時,你用對方法了嗎?有那些常見的失誤是須要避免的?(施藥方法篇)2018.12-424期

1.未適時施藥,無法有效抑制病蟲草害發生:多數農民在病蟲害發生初期未仔細觀察無法發現病徵或危害狀,多不施藥,因而造成病蟲害大發生,一旦大面積發生時,防治難度高,須投入大量的農藥,增加防治成本,耗費農藥及人力而防治效果不佳。但如果能在發生初期病蟲害輕微發生時即時防治,則省藥、省力、藥效好,且防治成本低。而在苗期施用可發揮藥效的藥劑,在生長後期施用,則可能發生防治效果不佳,甚至造成藥害的風險增高,此類現象較易發生於除草劑,因雜草植株較大後噴施時施用幅度較大,接觸作物的機會增加而風險增加。

2.任意混合農藥,因藥劑間之化學作用導致無藥效或發生藥害?為求省時、省工,農民在調配農藥時,會將數種農藥混合使用,但在混合時只考慮單劑使用時之藥效而未考慮混合時可能發生的化學反應。不同性質藥劑混合而產生拮抗或沈澱等化學作用,導致藥效無法發揮或產生藥害,如將酸性農藥與鹼性農藥混合,因酸鹼中和而使藥劑無效。同種類藥劑混合,增加藥劑濃度易引發藥害,但藥效未必增加。又為節省施用人力與時間而混合肥料,若肥料未充分溶解而噴施,極易造成藥害或肥傷。此外,若將微生物農藥與化學農藥混合使用,特別是化學殺菌劑,極有可能將微生物殺死而無藥效。肥料、藥劑混合順序依序為肥料、可濕性粉劑、水懸劑、溶液、展著劑及乳劑,將須用之藥劑分別秤量、放入廣口瓶中,再分別加水入搖晃至均勻分布,再依序加入噴藥桶中攪拌均勻,難溶解之肥料可於前一日先秤量、加水浸泡。

3.長期使用單一藥劑,引發抗藥性,導致藥劑防治效果不佳。當田間發生病蟲草等害物時,農民會在第一時間選購藥劑噴施,藥效良好時,往往重複施用多次,甚至同一生長期或年度使用相同的藥劑,之後發現藥效已大不如前,進而增加使用藥劑量或增加施藥頻率。會產生此類藥效逐漸下降現象,重要原因之一危害物已對此一藥劑產生抗藥性,藥劑用量愈高、施藥次數愈多,則害物的抗藥性愈強,造成惡性循環。易產生抗藥性的藥劑多會於標籤上說明每一生長季或一年內之建議施用次數,依照標籤上說明施用,可延緩抗藥性發生。輪流使用或混用不同作用機制的藥劑,甚至輪流與混用交替施用,可有效延緩抗藥性發生。

4.為降低防除成本,經常使用廣效性藥劑,殺滅有益微生物與昆蟲之機率增加。農民在進行病蟲草害防除時,為省時、省力及同時防除不同種類害物,以求降低防除成本,往往大量使用廣效性藥劑,如除蟲菊類殺蟲劑及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殺菌劑等廣效性藥劑;然廣效性殺蟲劑可能殺滅天敵及有益昆蟲如蜜蜂等,導致天敵與益蟲數量迅速減少,破壞生態平衡;而廣效性殺菌劑亦可能殺滅有益微生物而影響微生物間之平衡。

5.任意增加藥劑量或減少用水量,以為高濃度、藥效高。農民為省時、省力、快速,往往自行提高藥劑量或減少用水量,以為濃度提高藥效會增加。事實上農藥在登記使用之前,均經過藥效試驗確認最有效的濃度,濃度提高藥效未必增加,有時甚至有降低現象,而任意增加濃度,藥害的風險可能提高。施藥時宜依標籤上之使用方法施用,以確保藥效。

6.任意增加施用藥液量,不一定增加藥效,農藥殘留風險卻可能增高。部份農民認為施藥時須噴施至藥液溢流才可發揮藥效,事實上每一植物組織均有一定承載量,當藥液量過多時,藥液多溢流至地面而未覆蓋在植株表面,除因植株未覆蓋藥液而無法發揮藥效外,亦會造成環境污染。故噴藥時僅須將藥液均勻覆蓋於植物表面即可,既可發揮藥效且可降低對環境污染的風險。

無人植保機的效率如何?適用的範圍為何? 2019-430期
在地勢平坦的田區植保機可在每公頃 10 公升的藥液量均勻噴施於作物上耗費的時間約為 10 分鐘,然藥液量與噴施時間與作物相及地形、地勢有絕對關係。

當植株種植密集或生長勢強壯時,須要的藥液量增加,而沿坡地種植作物時,須要之藥液量亦增加。
無人植保機適用的範圍大約有下列狀況:
  • ①植物種植密集、高大及水生栽培,人工不易操作之作物,如水稻、玉米、芋頭、茶葉、林地、濕地等,尤以高大的森林發生病蟲害時,除無法進入林間診斷外,防治亦極為困難,若以無人機進行害物診斷配合植保機噴施藥劑,較可有效控制林木病蟲害。
  • ②大面積栽培作物如洋蔥、毛豆、胡蘿蔔、花生、紅豆等,可以在短時間內進行全面性防治作業。
  • ③水災後無法進入田區作業時:水災後田區仍處於浸水狀況,難以進入田間進行藥劑噴施,採用無人植保機由空中噴施是較佳的選擇。
  • ④作物受傷後進入田區作業可能造成人為傳播病蟲害時:如颱風過後水稻極易發生白葉枯病,此時因受颱風影響葉片已受傷,且因下雨而造成植株表面潮濕,此時進入田區施藥可能造成病害更快速散播,以無人植保機由水稻上方噴施,則可避免人為傳播。
  • ⑤病蟲害擴散迅速,須於短時間內全面防治時。以稻熱病為例,當持續下雨、環境適合發病時,病勢往往一發不可收拾,為於短期內緊急控制病勢擴展,以無人植保機噴施,應是較佳選擇。
  • ⑥作物生長勢較弱,須大面積快速補充肥料時,利用無人機噴施液肥,可促使作物外速回復生長勢。
應用預防措施降低害物發生-前言 2019/10-434期
害物整合管理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 是一個連續的、隨著時間變化的管理策略,也是動態的管理系統,會不斷隨著作物生長及害物發生而變化。因應田間不斷出現新害物時,新的防除與管理技術必須不斷的被開發,而當新的害物防治技術被開發完成時,生產者經由評估確認有利於害物管理時,可以調整田間管理策略,以有效管理田間害物,但是在未確認其管理成效之前,不宜進行大規模的改變。因此,目前有效的管理策略,未必適合未來的田間狀況,保持彈性隨時納入最適用之技術,是達成既定管理成效的不二法則。

典型的害物整合管理 (IPM) 策略是在精算經濟危害水平 (EIL) 及經濟界線 (ET) 後,依序採取預防、監測、治療 (干預) 措施,而應用預防措施增加作物之健康度,降低害物入侵田區機率或阻止害物侵入田區,可降低作物受害進而增加防除成功率,常用的管理技術包括下列多項技術。
使用農藥時,須要注意那些事項?2018/02
對於人員的安全,須注意:
1. 施藥前檢查施藥器械,避免溢漏;
2. 注意施藥時的安全;
3. 噴藥時需避免藥液飄散,污染非施藥區域;
4. 施藥人員的安全防護;
5. 注意其他人及動物的安全;

在環境安全方面須注意:
1. 確認噴藥範圍,避免藥劑噴及鄰近植物,造成藥害或環境污染;
2. 注意天氣狀態,避免藥液飄散;
3. 正確清洗施藥器械,並妥善理清洗之廢水;
4. 施藥後須有安全標示,並防患人畜等異外進入;
5. 避免污染水源,避免將剩餘藥液及清洗噴霧器廢水倒入水溝;
6. 避免土壞污染;
7. 妥善處理廢棄物;
8. 非標的生物的安全防護。
農藥飄散很頭痛,霧滴大小怎知道?
噴頭為影響農藥噴施效率的重要因子之一,選擇適當的霧滴大小、流量及噴幅才能達到以最低的有效劑量發揮最大病蟲害防治效果的目的,同時避免造成非目標區飄散的危害。

由於噴頭噴出的霧滴大小直接影響霧滴掉落到非目標區域的飄散危害,當噴出之霧滴粒徑越小,因質量較輕導致沉降速度變慢,小霧滴易飄浮於空中,若遇到風則有可能使小霧滴飄移到更遠處。

但是霧滴大小多需使用實驗室的儀器量測,如何讓田間的農民可以依據霧滴大小選用適當的噴頭,則變成棘手的問題。

因此針對霧滴顆粒大小,美國農業生物工程師學會 (ASABE) 亦由霧滴粒徑訂定 S572.1 噴頭的分類標準,
將霧滴區分為

極細 (XF,Extremely Fine,紫色)、
非常細 (VF,Very Fine,紅色)、
細 (F,Fine,橘色)、
中等 (M,Medium,黃色)、
粗 (C,Coarse,藍色)、
非常粗 (VC,Very Coarse,綠色)、
極粗 (XC,Extremely Coarse,白色) 及特粗 (UC,Ultra coarse,黑色)
↑圖1. ASABE S572.1 霧滴分級制度以顏色區分不同霧滴大小 (節錄自 TeeJet Technologies 噴頭型錄 51A-http://www.teejet.com/literature_pdfs/catalogs/C51A-M/cat51a_metric.pdf)



。此外,美國環保署亦教育農藥廠商在農藥標籤上,標示農藥噴施時的適當霧滴大小、施藥的高度、適當的環境風速以及可能需要的緩衝區域。

因此,配合噴頭廠商提供以顏色區分霧滴大小的資料 (圖 2),農民在農藥噴施時便可選用適當的噴頭及壓力,達到最適合的防治效果並降低飄散的風險。




圖2. 噴頭廠商依據不同壓力下,標示霧滴大小做為區別供農民方便選用 (節錄自TeeJet Technologies 噴頭型錄 51A-http://www.teejet.com/literature_pdfs/catalogs/C51A-M/cat51a_metric.pdf)
植物生長的環境是否會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若會有影響?是那些環境因子? 2018/04/17
若植物生長於適宜之環境,則植物與環境維持互動關係,當環境改變時,植物可內部調適而維持正常生長,但若環境之改變為持續性或劇變,則植物無法調適而引起生長及功能之不正常,往往造成植物不健康。

因此,良好之生長環境為栽培健康植物所必備之條件,包括溫度、濕度、光照、水分、通氣性、土壤等。若土壤顆粒大小適宜、酸鹼度平衡、根系生長之空間足夠、養分平衡、水分充足,則根系生長良好;溫度適宜、濕度合適、光照充足以及通風良好,均有助於植物正常生長而健康。
若採用高壓自走式或鼓風式噴霧器噴施高莖作物或木本作物,如何防止藥液飄散? 2018.05
高壓自走式或鼓風式噴霧器噴霧時,宜注意下列相關事項:

①適度整枝修剪,修剪徒長枝,避免大量藥液噴於枝條以外空間及過密枝條,或調整種植密度,除減少飄散外,亦可避免施用過多藥液;
②選用霧粒大小適當的噴嘴,將藥液均勻覆蓋作物表面即可,藥液增加,噴施時間會增加,同時飄散機會增加,且大部份藥液流失而降低藥效;
③設置緩衝帶;
④噴施作業時,由園區外側向內側噴施;
⑤噴霧車轉彎及噴施園區周圍時,宜關閉外側噴嘴;
⑥必要時於側面噴嘴設置隔板,以防飄散。
為無人機 (UAV) 應用於空中施藥有那些優點?適用的範圍為何? 2018.06
無人機 (UAV) 應用於空中施藥至少有下列優點,如:精準、穩定、易上手、快速、安全、省力化等。無人機可視為施藥器械之一,亦有其適用範圍,並非所有農作物均可使用無人機進行空中施藥而達極佳之防治效果,在日本多用於防治水稻病蟲害。

無人機適用範圍簡單歸納至少有:
①人工不易操作之作物:水稻、玉米、芋頭、茶葉等;
②大面積栽培作物:洋蔥、毛豆、胡蘿蔔、花生等;
③水災後無法進入田區作業時;
④作物受傷後進入田區作業可能造成害物人為傳播時;
⑤病蟲害擴散迅速須於短時間內全面緊急防治時。⑥作物生長勢較弱而須大面積快速補充肥料時。
害物整合管理強調理性負責 (rational) 的使用農藥,理性負責的使用農藥有何好處?如何執行? 2018.07
所謂理性負責的使用農藥是有針對性及有節制的使用農藥。必須充分了解田間所發生的害物種類,選擇合適的防治資材,依據登記的使用方法對症防治,不任意提高濃度或混合使用,亦不隨意增加使用次數,以改善藥劑的安全和成本/受益比率,同時將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因此在選用藥劑時須掌握三原則,分別為藥劑的有效與選擇性、正確使用時間與技術及藥劑的精準使用,實際施藥操作時,首先要正確診斷所發生的病蟲草害種類,減少盲目施藥,以對症用藥的態度選擇藥劑種類,減少使用藥劑的種類,之後應用合理的施藥技術,節制與精準的施藥,以減少藥劑的使用量,並確實掌握最佳施藥時機,可以提升藥效同時減少施藥次數。
減少農藥的使用量,是否一定會造成作物減產,若想降低農藥使用量而不減少產量,可以如何進行? 2018/08
若能妥善應用各類自然條件與環境因子,減少藥劑的使用而不降低產能是可能的。考量的面向包括:
  • ①農產品之農藥使用頻率 (IFT, the Indicator of Frequency of Treatment) 與生產力╱獲利率的相關性取決於農場的情況,包括土壤型態、氣候、作物多樣性、是否結合畜牧、灌溉及作物在市場的機會;
  • ②針對種植系統進行實質性的改變,藉以減少藥劑的使用。種植系統的改變包括作物多樣化、引進耐性品種、品種多樣化、改變種植日期和施肥條件,同時修改部份作物的產量指標,使用既有的育苗技術和機械除草;
  • ③改變系統時,須要先改變農民的心態與習慣,而可接受不同於以往的管理模式,因此,農民需要指導,包括組織農業活動,加強防護以降低風險等;
  • ④食物鏈環環相扣,和平共存的狀態,不僅存在於天敵和害蟲之間,也存在於農民與作物之間,即使是在人工建造的溫室裡,若能運用大自然相生相剋之道,便可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並維持一定獲利;
  • ⑤經濟誘因會是必要的,力行使用者付費概念,例如,為生態系統使用付費等等。
目前有機栽培成為農業的顯學,害物整合管理與有機農業的害物管理模式有何不同? 2018.09
有機農業是維持土壤、生態系統和人民健康的生產體系,作物保護的基礎是良好的農業操作,如作物輪作和間作及使用有機肥;應用抗性品種和生物防治,以防止蟲害、病害和雜草所造成重大損害,亦即有機農業是借生態過程、生物多樣性和適應當地條件的週期促進作物生長及抑制病蟲害發生,而不是輸入對環境不友善的物質,因此有機農業不可使用任何化學合成農藥 (synthetic pesticides),而僅允許應用由天然資材所製成的植物保護資材,雖然如此,亦難避免對人類、非目標生物、動物及環境產生不必要的副作用,故僅在必要時小心、謹慎使用。

害物整合管理 (IPM) 允許在必要時可以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與肥料,應用得當可營造優質的環境,並將害物控制於不影響經濟效益之狀況下,若能將害物整合管理 (IPM) 導入有機農業,配合理性負責的使用農藥,可以有效降低害物所造成的傷害,循序漸進轉進有機農業。
應用無人植保機進行害物防治是否有限制因子? 2019-430期
應用無人植保機進行害物防治雖效率高、安全性佳,但仍有其限制,包括:
  • ①藥劑劑型:由於無人植保機採用細霧粒、低藥液量的噴施方法,採用噴嘴之噴孔均極為細小,較易阻塞,因此藥劑之劑型以溶液佳,粉劑則因易阻塞而較不適用。此外,亦避免混合多種藥劑,除防止凝結、沈澱影響藥效外,亦可避免阻塞管路與噴頭。
  • ②作物種類:低矮、高度均勻之植株較適合應用,不規則生長或高大植株之地際部份較不易噴及,可能會影響藥效。
  • ③害物發生部位:發生在植株新芽部位之病蟲害較易噴及藥液而發揮藥效,發生於葉片下表面之病蟲害不易噴及藥液,防治效果較差。
  • ④地形限制:平坦地型易控制飛行高度、藥液覆蓋較均勻而達到防治效果,地勢高低不平時,雖可調整飛行高度,仍可能因噴施不均勻而影響藥效。
  • ⑤其他限制:田區周圍有障礙物時,為避免傷及機身,往往避免太接近田區周邊,造成周邊植株噴施之藥液量較少,導致防治效果較差,或須另以人工補噴。
  • ⑥成本考量:無人植保機一般售價較高,維護成本亦較高,雖作業過程省時、省力且快速,成本考量為一使用之限制因子。
應用預防措施降低害物發生-第一段 2019/10-434期
1選擇適宜的種植地點:實施害物整合管理時除須了解作物可能發生的病蟲草害以外,對於作物生長所須的環境因素,如溫度、濕度、光照、土壤性質等均須充分了解,並須了解不同害物發生的環境與氣候條件,方可選擇合適的種植地點,達到適地適種目標。

2種植前準備合適的栽培介質,或適當處理土壤,營造利於作物生長的土壤環境。依據作物對土壤及營養的需求,選用適當的肥料,將土壤條件調配至利於作物生長;若採用介質栽培,謹慎選用合適的介質,或添加改良劑調整至合適生長範圍。

3選擇抗性品種或植株,或利用抗病根砧嫁接,降低害物發生率。選種抗性品種可降低害物發生或甚至不發生,為降低土壤傳播性病害發生,若無抗病品種,亦可採用抗病根砧嫁接,適度降低病害發生。
什麼是優良農業操作?對農業操作有何好處?
優良農業操作為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縮寫 GAP。

優良農業操作簡單的說就是使用最合乎自然的耕作方式種植農作物,減少因為農業而造成自然環境的傷害,藉由適時、適地、適種的種植方式,合理的使用農業資材 (如肥料及農藥),並達到保護農作物、提高農產品品質的目的。

實施的方法分為四步驟:
1. 規劃農業作業流程 (plan);
2. 依據已規劃之作業流程進行農業作業,並詳實記錄 (do);
3. 逐一檢查、評估,找出改善點,擬定改善措施 (check);
4. 於下一期作執行改善措施 (action)。藉由不斷執行、改善,使農業作業趨於完善,因此,優良農業操作的實施及驗證,能有效降低風險,提升產品安全性與品質。
當植物出現不健康現象時,該如何著手進行診斷?診斷的目的為何? 2018/04/17
當植物出現不健康現象時,首先須先:

(一) 觀察及監測影響植物健康的因素。
(二) 進行植物健康診斷與為害因子鑑定:了解作物之不健康狀況,再判斷影響作物健康之因子。
(三) 擬定改善措施,促使作物健康,增進生產高品質之優質農產品的機會。
(四) 評估管理成效並持續改善。
常用的噴嘴材質有那幾種?各有何優缺點? 2018/04/17
常用的噴嘴材質有五種:
1. 黃銅:準確性低、易磨損但價格便宜;

2. 塑膠:耐化學性佳,但不耐磨損,清洗不當時易受損;

3. 不銹鋼:耐化學性極佳,耐磨損性亦佳;

4. 強化不銹鋼:耐化學性及耐久性均佳;

5. 陶瓷:對磨損性和腐蝕性化學品具有很高的耐性,但價格較昂貴。

選用施藥器械應考量的因素為何?
價格絕不是選用施藥器械時應考量因素的首選,主要考量的因素包括產品安全性、設計符合性、舒適和簡單易用等因素,而容易維修應是最首要考量的因素,也就是只需要使用簡單的工具即可自行維修的器械為適合於田間使用的器械。

藥液霧粒大小是否會影響藥液飄散及藥效? 2018.05
藥液霧粒大小會影響霧粒之分布均勻、霧粒沉降及飄散作用,但這類影響往往不是絕對的,而是與藥劑種類、作物種類與大小以及氣候條件息息相關,當然噴嘴種類與噴霧型式是另一關鍵因素。霧粒較大時重量較大受重力影響,較易沉降而不易造成飄散現象,但是沉降在作物組織的機會隨之降低,且分布較不均勻,亦會影響藥劑之防治效果,反之,藥液霧粒細較不易沉降,引起飄散的機會較大,但是在作物組織的分布較均勻且密度較高,較易發揮防治效果。依據國外報告,霧粒大小小於 120µm 時較易飄散;霧粒大小為 120~350µm 時,適合用於平行脈類的作物,大於 350µm 者則適用於闊葉植物。 


以無人機噴藥是否會較地面噴藥容易造成藥液霧粒飄散? 2018.06
無人機、噴霧車或人工噴桿均為施藥器械,依循的原則均相同,以無人機空中施藥與地面施藥之作業原理相同,須注重之作業流程相同,仍須由藥劑種類、使用噴嘴、氣候條件與施用技術著手,由於空中施藥採高濃度、低水量之施藥方式,噴嘴選用與氣候條件須較地面施藥更為嚴謹,亦因低水量噴施,一般均須採用細霧粒、低流量噴嘴,因此被認為飄散機率較大,飛行高度與速度為重要因素之一。

未來若能加強超低量霧化噴頭、超低量離心霧化噴頭、無人機靜電噴霧系統專用,應可促使無人機施藥更精準,並提高安全性。然坊間常見採用長桿多噴頭噴頭施藥,若噴桿高度較高或操作時壓力過高,所造成之飄散作用遠高於無人機,仍有極大改善空間。

 
       地面多噴頭噴桿高壓力噴施              無人機低壓力噴施

為達到農藥減量的目標,有那些方向可以考慮? 2018/08
農藥減量不是政府單方面的責任,是產、官、學、研、農民與消費者共同的責任,可由下列方向考慮:
  • ①農藥減量是減少不必要使用的農藥,而不是減少整體農藥用量。是減少有效成份的用量,而不是減少成品農藥的用量;
  • ②農藥減量與化學農藥減量是兩件事:狹義的農藥多泛指化學農藥,而廣義的農藥則指用於保護作物免於受病蟲草害危害的藥劑,而美國 EPA 所謂低風險農藥中包括生物農藥,泛指由所謂天然資材、微生物製劑、以及植物中的遺傳物質可用於防除害物者,因此,農藥減量應不是只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而是儘量以管理替代防治,降低防治資材的使用;
  • ③降低農藥風險 (Pesticide Risk Reduction):逐步以低風險性藥劑替代高風險性藥劑,降低對生物與環境等危害風險;
  • ④在不影響作物生產量與經濟價值的狀況下,減少農藥不當使用,如超量 (excessive),不經濟 (uneconomic) 或不須要 (unnecessary) 的使用農藥;
  • ⑤減少農藥暴露風險,包括環境與施用人員暴露風險;
  • ⑥減少農藥對健康、生物多樣性的危害、水污染等農藥所引起的風險;
  • ⑦推廣害物整合管理與有機栽培,理性負責的使用農藥,甚至不使用農藥;
  • ⑧依藥劑的毒性設定不同的稅率,增加的稅金用於開發替代品;⑨維持在不減少產量、降低品質與維持價格不變的情況下進行,否則不易執行。
你對農藥使用的觀念正確嗎? 有那些認知是錯誤的? 2018.09
  • 1未對症施藥:由於無法正確識別病害徵狀和害蟲形態,無法確定植物真正受害的原因,未正確診斷時雖使用的藥劑為登記藥劑,但並不是該害物的有效防治藥劑,致使藥效不佳;另一現象是雖然診斷正確,但因缺乏對農藥性能、防治對象、範圍、有效期等充分了解,未對症用藥,加上市場上農藥名稱五花八門,一種藥劑有多種商品名,嚴重干擾農民正確使用農藥。此外,發生病蟲害時未確認是病害或者是蟲害,直接將未使用完的藥劑噴施於田區,可能導致蟲害用殺菌劑而病害反而施用殺蟲劑,不但無法發揮藥效而浪費成本,同時延誤防治先機,造成病蟲害大發生。
  • 2盲目施藥:買保險的概念,僅止於施藥人員因有施藥動作而安心。農民對預防性施藥最普遍的觀念是還沒有發生時噴藥可預防病蟲害發生,在不確定病蟲害發生的情況下,僅依據個人經驗與喜好而固定式、習慣性施藥,不但浪費藥劑又污染環境,更可能引起抗藥性,導致藥劑之防治效果不佳。由於病蟲害的發生有一定的規律性及適合的氣候條件,若能掌握最有效的施藥時機施藥,既可節省成本又可達到最佳防治效果。
  • 3盲目跟進,隨他人的腳步施藥:因為鄰近田區施藥,不明究理、未清楚田區實際狀況而跟隨他人施藥,導致未對症用藥而無法發揮藥效,甚至未發生病蟲草害而施藥,除浪費藥劑外,同時增加環境污染的風險。
  • 4只噴施一次而期望發揮藥效:病蟲害發生盛期施用殺蟲劑或殺菌劑,防除效果極為明顯,但未必能完全滅除病原菌或害蟲,且隨著藥劑降解、藥效逐漸消失、鄰田病蟲害以及環境的影響,病蟲害可能有再趨於嚴重的趨勢。視實際須要以一定間隔施藥,將病原菌或害蟲控制於低於危害水平之下而不致造成作物損失,有其必要性。
  • 5偏好使用速效性藥劑,輕忽殘留量:速效性藥劑施用後立即表現藥效,特別是殺蟲劑可以立即看到害蟲死亡,農民認為藥效極佳,常偏好使用,但此類農藥有可能是劇毒或是高殘留量藥劑,防治病蟲草害後可能造成人畜與環境的危害風險。故在選用農藥前宜正確診斷,選用已登記使用的藥劑,同時參考標籤指示使用,並作好安全防護,同時於安全採收期前適時停止用藥,以保障自身、消費者與環境安全。
以無人植保機施用農藥時,至少要注意那些事項? 2019-430期
以無人植保機施用農藥時,至少要注意下列事項:
  • ①農藥為有毒物質,須謹慎使用,並按農藥使用規範安全操作。
  • ②配藥時,避免藥液濺灑,防止機身殘留農藥而對人體造成傷害。
  • ③使用清水配藥,避免雜質堵塞濾網。若有堵塞須及時清理後再使用。
  • ④施藥時,須佩戴合適之防護用具,防止人體直接接觸農藥,施藥後,立即清洗皮膚,清潔飛行器及遙控器。
  • ⑤無人植保機為施藥器械之一種,應用後之藥效與藥液濃度、噴灑速率、植保機距作物高度、風向、風速等密切相關,施藥前仍須進行壓力、噴頭、飛行高度 (距離作物之高度) 與幅寬等參數校準,施藥時須綜合考量,使藥液均勻覆蓋植株,而達到最佳防治效果。
  • ⑥確保施藥過程中不會對周圍人、動物及環境等造成傷害或影響,必要時仍須設定隔離區,防止藥液飄散。
  • ⑦施藥時,須避免污染河流和飲用水源。
  • ⑧風速達一定強度時停止施藥,以免造成藥液飄散污染。
應用預防措施降低害物發生-第二段 2019/10-434期
4選擇合適的灌溉及土壤管理策略,維持土壤水分與養分於適合作物生長狀況,同時調整田間空氣中濕度,避免引發病害發生。將肥料與灌溉水施放在作物根系附近,利於根系吸收,並降低其他區塊之肥料與水分,可抑制雜草大面積生長。

5注重田間衛生,携入田區之資材均須乾淨不夾帶害物,土壤與介質、灌溉水、種苗等均為健康且未受害物污染,發害受害物感染或污染時,將害物處理後再帶入田區,以免成為感染源。受害植體與植株廢棄物須携出田區,並進行必要的處理,避免害物造成大規模擴展。

6於適當的時間點進行耕作作業,藉以降低害物發生。避免於害物好發生時期種植作物,以減少害物發生;若鑑於市場需求而須種植時,則須擬定更為嚴謹、異於一般管理的管理策略,並設定不同的管理措施,以利於有效管理。
果樹休眠期因無果實及葉片生長,是否可以施用未登記藥劑?
果樹休眠期雖無果實及葉片生長,但仍不可使用未登記藥劑,主要原因有五;

1. 依據農藥管理法,作物之任一生長期施用未登記藥劑,均為違規使用;
2. 未登記藥劑因未經藥效試驗,無法証實藥效,可能無藥效而造成浪費;
3. 未經藥害測定,無法確知是否會發生藥害;
4. 未訂定安全容許量與安全採收期,無法確定藥劑是否會殘留於植株而影響安全性;
5. 休眠期施用時,極易將藥劑殘留於土壤及地下水中而影響環境,故不宜擅用,以免影響農產品安全並觸法。
如何由植物的外表判斷植物不健康是由害蟲引起的? 2018/04/17
一般由害蟲所引起之植物不健康稱為蟲害,而在受危害田區可看見蟲體、蟲糞、食痕、蟲癭等。

薊馬蟲體


斜紋夜蛾食痕


檬果癭蚋蟲癭


蟲糞
為降低藥液霧粒飄散,噴嘴的選擇原則為何? 2018.05
噴嘴選擇須兼顧覆蓋率以達到最佳防治效果與飄散。噴施闊葉草、禾本科植物、樹木周圍、刮風時、鄰近敏感作物或非目標作物區時,可選用霧粒、孔徑均較大之噴嘴,在低壓條件噴施。但是在噴施殺菌劑、殺蟲劑、接觸性除草劑、以及葉表不易著藥之闊葉植物、須穿透樹冠時,或者是氣候極適合施藥時,則可選用細霧粒、小孔徑之噴嘴,在較高壓情況下噴施。
利用無人機施藥時,可能有那些風險?2018.06
利用無人機施藥時,可能之風險約有下列數點:

①因以高濃度噴施,造成藥害之風險相對增加。
②少量、細霧粒之施藥方式,藥液霧粒分布不均勻時,可能影響藥效。
③噴頭之噴霧方式影響藥液霧粒分布之均勻度。
④藥液霧滴之蒸散作用造成藥液霧粒變小而易飄散,必要時添加合適之抗飄散劑,或開發無人機適用之劑型。
⑤受田區地型影響而無法均勻噴施於田區周邊,而影響藥效。
⑥環境因素以及氣候因素均會影響飛行安全與藥劑之藥效表現。
⑦對非目標生物之風險宜於施藥前進行嚴密之評估。
⑧殘留農藥量與地面施藥之相關性宜針對不同作物與不同藥劑進行多層面的探討,以維護農產品安全。


無人機噴施高粱時,葉片上表面藥液霧粒分布較均勻
----------------------------------------------------

無人機噴施,藥液霧粒幾乎無法噴及高粱葉背

應用預防措施降低害物發生-第三段 2019/10-434期
7藉妥適的管理措施保持作物健康,包括肥培管理、整枝修剪、疏苗、疏果等栽培管理措施,維持或增進作物生長勢與健康度。適時移除生長勢較弱之植株或部份植體,避免害物自植株較弱部份危害,同時可減少養分消耗。

8充分應用植物廢棄物、敷蓋及不含雜草種子之土壤添加物。採收後、修剪之植體,若為健康未受害時,可適量敷蓋於田區,除可減少土壤水分之蒸散,並可維持土壤溫度於近恆溫狀況而利於作物生長,腐爛後亦可成為土壤有機質來源。施用不含雜草種子之土壤添加物亦可發揮相同之功能。
使用噴霧器施藥時,如何調整合適的壓力,使藥液霧粒均勻分布於植株上?若器械的壓力不穩定,對藥效是否會產生影響?
同一個噴嘴,在不同的壓力下,噴霧形狀、流量、角度、分佈及粒徑等等表現均會不同。壓力愈大霧粒愈小、流量愈大。

噴嘴在不同壓力下流量的變化並不是線性關係,而與壓力的平方根大致成正比。

在確認壓力時,最好以最靠近噴嘴的壓力錶的讀數為主,壓力錶與噴嘴距離越遠,介於中間的管路及其它元件對壓力的影響就越大。
什麼是防治 (control)?防治的目標為何? 2018/04/17
防治包括預防 (prevention) 與治療(eradication)。

預防指害物入侵前的管理措施,使植物不會受害物為害;治療指害物入侵後的管理措施,在於降低害物對作物正常生長的影響,不論防或治,目標均為將害物趕盡殺絕,以維護作物健康,減少作物之損失。

由於農業生產可被視為是一種經濟行為,若防治費用、勞力及防治成效不符合增加產量、維持或提高品質及增加收入與經濟效益,則防治便無意義。農藥防治被廣泛認為是最快速、有效且經濟的防治方法。

防止飄散之施藥作業原則為何? 2018.05
防止藥液霧粒飄散須由藥劑、器械、氣候與操作技術等方面著手,綜括而言,可以歸納為下列 8 原則:

①選用霧粒大小適宜同時可將作物均均覆蓋之噴嘴,避免使用細霧粒噴嘴,一般推薦使用的噴嘴為Turbo flood, turbo flat-fan, Raindrop®。
②使用較低噴施壓力。壓力愈高霧粒愈小 (可能少於100µm),大多數情況下避免超過 40~45 psi。
③降低噴桿高度。一般風速隨高度增加,噴桿愈高時愈易飄散,因此降低噴桿高度可降低藥液飄散。
④增加噴嘴大小。大容量噴嘴可適度減少飄散。使用的噴嘴為 15~20 GPA (gallons per acre) 時,可適度降低飄散現象。
⑤風速小於 10~12 公里╱小時 (約 2.7 公尺╱秒) 時噴霧,因風速增加,飄散增加。
⑥在風未吹及敏感作物噴霧,如果敏感植物處於下風,須設置緩衝區。當風向改變而吹至敏感作物時避免噴藥。
⑦完全無風或空氣靜止時,避免噴藥,平靜的空氣減少空氣混合,藥液霧粒可以順風緩慢移動而增加飄散機會,同時藥液霧粒無法到達目標作物。此現象通常發生在清晨或接近水體區域。
⑧在需要時使用防飄散添加劑,增加平均藥液霧粒之大小或重量,可降低飄散作用。
在施用農藥時,你選對施藥器械了嗎? 是否在施藥前適當的校準施藥器械?(施藥器械篇) 2019-431期
7不同作物、不同生長期未採用不同的施藥方式。 部分農民習慣以相同的施藥器械噴施不同作物,亦將同一施藥器械應用於作物的不同生長期,郤發現相同藥劑施用於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不同生長期時,藥效不同或不穩定。 由於不同作物或作物生長勢不同,枝葉擴展性不同,且植株表面構造如具有葉毛及臘質等亦不同,若應用相同規格的器械施藥,藥液在植株上覆蓋率不同或不均勻而造成藥效不穩定現象。

作物不同生長期植株大小不同,全株覆蓋所須的藥液量不同,均勻覆蓋的條件亦不同,若使用同一規格施藥器械,在幼苖期可能藥液量過多而溢流,或顆粒太大而無法均勻覆蓋於植株表面,相同的器械用於不同生長期植株時,則可能因藥液量太少或顆粒不足而無法發揮藥效。 此外,因病蟲害發生的部位不同,如發生於葉片上表面或下表面、根部或枝條等,均會影響施藥方式。

  • 蔬菜類作物:小葉菜類須在幼苗期加強防治,苗期以扇形噴頭自植株斜上方噴施,生長中後期可改用圓錐形噴頭視害物發生部分與危害度,由上向下或由下向上噴施,甚至上下二面均須均勻噴施。包葉菜類須於結球前加強防除,苗期以扇形噴頭自植株斜上方噴施,生長中後期可改用圓錐形噴頭,視害物發生狀況,決定施噴頭方向。若採作畦栽種,畦溝不須施藥時,採條狀噴施,可採用長桿多噴頭噴桿,使用小角度噴頭於作物上方噴施,避免藥液浪費及環境污染。
  • 瓜類、豆科及茄科等籬架式栽培作物:生長初期葉片仍稀疏時,可用扇形噴頭,生長中後期可改用圓錐形噴頭,視害物發生位置由上向下或由下向上斜噴,亦可採多噴頭噴桿施藥,視實際需要調整噴頭角度,必要時採用 ①噴頭 ②噴嘴。
  • 果樹類作物:全株施藥時,可採用圓錐形噴頭斜上、斜下交替噴施,以達全面噴施效果;果實套袋前可使用小角度噴頭或利用不同規格空心圓錐零件調整成小角度,噴頭由果實下方斜上噴施,以利將果實全果噴施均勻;若病蟲害只發生於心芽或幼嫩組織,可依發生位置選擇噴施方向。單位面積藥液量估算時,以全區生長勢較為均勻且占多數之植株為基準,以最合適之施藥條件 (霧粒大小及藥液量可均勻覆蓋)、以水測試用水量,再以植株數換算全區之藥液量。
  • 棚架式栽培作物如絲瓜、葡萄等,為達全面均勻噴施,可用長噴桿多噴頭由下向上噴施,但噴頭距離必須固定,且噴頭與植株距離須經校準,使不同噴頭之噴藥幅寬互相小面積重疊後再行施藥。
  • 糧食作物/雜糧作物:生長初期可採用扇形噴頭噴施,生長中後期植株全面覆蓋須全園噴施時,使用寬角度噴頭、多噴頭長噴桿,採用全區施藥,霧粒較易全面覆蓋。 
農藥依照用途區分,有那些種類?
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佔最大比率;其次為殺蟎劑、殺鼠劑、殺線蟲劑及植物生長調節劑。另外尚有其他少數用途的農藥。
什麼是植物保護資材?它與農藥有何不同? 2018/04/17
植物保護資材一般泛指應用於保護植物的產品,為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學物質或其他成分,但在實際應用之前,保護效果與安全性均已經過嚴格的測試。

包括農藥、天敵、天然資材、農用資材及其他資材等等,包涵的範圍較統稱的農藥為廣。

農藥的藥劑名稱如何標示?
農藥的藥劑名稱共包括三部分組成以「18.2% 益達胺水懸劑」為例,百分比 (18.2%) 是指這一成品中農藥原料有效成分的含量;其次是原料名稱 (益達胺);第三部分為成品的劑型 (水懸劑),用於區分外觀狀態。
什麼是農藥?那一類的資材稱為農藥? 2018/04/17
依據農藥管理法的定義,所謂農藥包括成品農藥與農藥原體,成品農藥指下列各目之藥品或生物製劑:
  • (一) 用於防除農林作物或其產物之有害生物者。
  • (二) 用於調節農林作物生長或影響其生理作用者。
  • (三) 用於調節有益昆蟲生長者。
  • (四) 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列為保護植物之用者。

一般施用於田間的多為成品農藥,簡單的說,農藥就是保護農林作物免受病蟲草鼠及其它生物危害的化學品或生物製劑。

色帶標示代表的意義為何? 農藥的毒性標示如何閱讀?
農藥的毒性可分為急性毒與慢性毒兩種,急毒性再區分為極劇毒、劇毒、中等毒、以及輕毒 (含低毒) 等四類,
其中極劇毒農藥多已禁用,目前在產品包裝的標示上以顏色來做區別

劇毒農藥為紅色、中等毒為黃色、輕毒為藍色、低毒為綠色。
農藥的種類若依來源區分,可分為那些種類? 2018/04/17
農藥若依來源區分,大致可分為三類:
  • 一、礦物源農藥 來源為天然礦物的無機化合物及石油,如石灰硫磺、礦物油等為礦物源農藥。

  • 二、生物性農藥 來源為動物、植物、微生物或其衍生產品,如:植物源農藥有菸鹼、除蟲菊、魚藤精、藜蘆鹼、印楝素、皂素、苦參鹼等;動物源農藥最具代表性者為性費洛蒙等;微生物農藥則是微生物菌體或其代謝產物具有防除病蟲害作用,蘇力菌、枯草桿菌、液化澱粉芽孢桿菌、木黴菌等均為微生物農藥;其他生物具保護植物作用者。

  • 三、化學農藥 應用化學方法製造的農藥統稱化學農藥,是目前普遍使用農藥中占最大比率的農藥。
農藥的劑型種類有那些, 如何用外觀區分?
農藥一般均需調配成成品後才能使用,同一種農藥可調配成多種劑型,

常見的劑型主要有液態、固態及氣態等,液態劑型有溶液、乳劑、油劑、懸浮劑、微乳劑等,

固態劑型有可濕性粉劑、可溶性粒劑、水分散性粒劑、微粒劑等,使用時大多採加水稀釋後噴施;

因應特殊用途時,可使用超低容量劑進行空中施藥,亦有霧劑、袋劑、或膠囊劑等。
考量農藥或植物保護資材之效用或有效性(efficacy 或effectiveness) 時,須考量那些因素? 2018/04/17
農藥或植物保護資材之效用為農藥使用後對整體農業的影響,所以需考量下列三要素:

  • 一、正面效應 植物保護產品的正面效應是在於控制害物的發生,改變植物的生長勢,藉以提高作物的產量或品質,或用於促進或延遲植物之成熟。

  • 二、負面影響 如降低農產品之產量或品質、產生藥害,損害有益生物,影響鄰近或下一期作之生長,甚至產生抗性。

  • 三、其他需考量的因素 包括對其他非目標生物,植物保護產品在田間藥效殘留時間的長短,使用方便性,及與其他耕作方法與植物保護資材配合使用之可行性等,都是考量植物保護資材的有效性時必須慎重考量的。


殺蟲劑 (insecticide) 如何定義?
凡是用於防除昆蟲及其他節肢動物的農藥,統稱為殺蟲劑。
農藥可不可以在臺灣使用,是如何決定的? 2018/04/17
  • 臺灣的農藥使用採登記管理制。依據農藥管理法規定,農藥非經申請中央主管機關檢驗合格,核准登記發給許可證,不得製造、加工或輸入。

  • 農藥之進口、生產、販賣或使用並不那麼簡單,所有要販賣使用的農藥產品,除需在美、加、英、德、日、法、荷蘭、瑞士、澳洲等九個先進國中任一國上巿外,還需經過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審核評估其對人體及環境安全無虞,並取得農藥許可證才可上巿。

  • 申請核准登記須辦理農藥標準規格檢驗,並應提供委託田間試驗報告、毒理試驗報告及理化資料等技術資料審核。田間試驗包括藥效、藥害及殘留量試驗,以瞭解所申請藥劑在國內病蟲害的防治效果,及藥劑自然分解與殘留情形。


殺菌劑 (fungicide) 如何定義?
凡是用於防除病害,包括真菌 (包括露菌病、晚疫病、銹病、白粉病等) 及細菌 (軟腐病、青枯病) 等農藥,統稱為殺菌劑。
使用農藥的好處有那些? 2018/04/17
農藥合理使用,可達省工、高效益的害物防除,結合多方的意見,可知使用農藥具有下列好處,因此,一般農民對農藥之依賴度高。

  • 1. 提供害物有效防治技術,且藥效迅速,可快速控制害物,避免害物於短時間擴散而造成經濟損失;
  • 2. 價格便宜且可節省人工,降低農產品生產成本。與其他防治技術相比,農藥相對便宜。尤其是以除草劑為例,以經濟效益觀點而言,較人工除草絕對節省數倍至數十倍之經費;
  • 3. 種類多,提供多樣化的選擇,可依不同狀況需要選擇、使用;
  • 4. 容易使用且正確使用時,可發揮一定程度之防治效果。使用之技術門檻低,對於害物之生物學認知與農業生態系之知識需求低;
  • 5.藉由降低作物之受害而增加農產品產量,為一消耗較低能源之防治技術;
  • 6. 減少輪作之需求性,可重複多期作,增加經濟效益;
  • 7. 配合農藥使用,可改變耕作模式,促使無法耕作地區轉變為可耕作;
  • 8. 藉由降低害物發生,減少農產品之腐爛現象,降低毒素產生而增進食品安全。
除草劑 (herbicide) 如何定義?
凡是用於防除雜草或清除其他不是刻意種植的植物,所使用的藥劑統稱為除草劑。
使用農藥以後會造成那些不良影響? 2018/04/17
農藥使用不當時,可能造成下列的不良影響:

1. 對非目標生物及天敵產生影響:
  • (1) 在農業生態體系中,無選擇性農藥易對有益昆蟲與天敵造成不良影響;
  • (2) 由於農藥之溢流,進入水循環系統,造成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嚴重時可能累積於食物鏈中;
  • (3) 對於人類、禽畜、與野生生物之毒害與影響;
  • (4) 對鄰近作物可能產生藥害;

2. 農藥殘留,除農產品殘留外,特別是不當施藥會造成之土壤與水源污染;

3. 不合適之氣候條件下施藥,藥液飄散可能造成鄰近田區之污染,嚴重時可能傷及周圍田區之動物、植物;

4. 不當使用時,除造成農產品污染外,亦可能造成食物污染;

5. 重複使用可能造成之問題:
  • (1) 害物會產生抗藥性而造成藥劑無效;
  • (2) 害物再起:因天敵消失,提供未被清除之危害物活體得以再次建立族群;
  • (3) 造成藥劑無法防除的次要害物,得以繁殖、擴大族群而成為主要害物;

6. 頻繁使用後,造成使用頻率與使用量逐漸增加;

7. 長期使用時,若未採取適當防護措施,可能影響農業從業人員的健康。
植物生長調節劑 (growth regulator) 如何定義?
凡是用於促進植物生長、開花、發根或再生的藥劑,統稱為植物生長調節劑。
植物生病時,是不是一定要噴農藥?農業生產過程中是否一定需要使用農藥? 2018/04/17
植物生病時不一定要噴藥。

若是因為肥料供應失衡所引起的生理障礙,須藉由合理化施肥,讓植株正長生長。只有病蟲草害等生物引起的不正常現象,才可用農藥防除。

農業生產過程中不一定須要使用農藥,若能營造最適合作物生長,郤不利於害物繁衍的環境,作物生長健康而有較強的抗性,而害物不易侵入,可不使用農藥而生產具經濟價值的農產品。

殺鼠劑 (Rodenticide) 如何定義?
用於防除農田野鼠的藥劑。
已依規定施用登記農藥,郤出現藥效不佳的狀況的原因為何? 2018/04/17
依規定施用登記農藥,郤出現藥效不佳的狀況的原因非常複雜,大致可規納為下列數種原因:

1. 未對症用藥:未正確診斷無法確定植物真正受害的原因,藥劑雖為登記藥劑,但並不是該害物的有效防治藥劑;另一現象是診斷雖然正確,並未對症用藥,致使藥效不佳;

2. 未掌握最有效的防治時機,如發生初期或環境適合害物發生時未加以防治;

3. 未施用準確之藥液量及藥劑量,導致藥效無法充分發揮;

4. 藥劑混合不當,不同藥劑間產生化學反應,造成藥效不佳;

5. 藥液未施用於須防治對象與部位而未發揮藥效;

6. 未掌握施藥時之氣候因子,藥效與溫度、濕度、雨、露、風和光照等氣象因素密切相關,須選擇適宜的氣候噴藥;

7. 使用性能不佳之施藥器械,易造成藥液分布不均、濃度不均且可能造成藥粒飄散等問題,而影響藥效;

8. 盲目噴藥,在不確定病蟲害發生的情況下,僅依據個人經驗與喜好而固定式、習慣性施藥,或因為鄰近田區施藥,不明究理、未清楚田區實際狀況而跟隨他人施藥,導致未對症用藥而無法發揮藥效。

殺蟎劑 (Miticides) 如何定義?
用於防除危害食植物及動物之蟎類 (紅蜘蛛) 的藥劑,稱為殺蟎劑。
病蟲害診斷與用藥決策是否有相關性? 2018/04/17
正確的病蟲害診斷,可以確定不正常原因,再擬定防除或改善措施,可以經濟、有效且快速的消除不正常狀況,使植物快速回復生長勢,因此,病蟲害診斷是用藥決策的起始點。

作物種類、生長狀況、栽培條件與作物生長之環條件均會影響害物之發生與受害度,因此,進行任何保護措施前,應了解作物之生長狀況與當時之環境條件,改變作物之生長勢與境環境條件,有助於後續之防治工作。

殺線蟲劑 (Nematocide) 如何定義?
線蟲為極微小、軟蟲狀生物體,需於顯微鏡下鑑定,主要以寄食於植物根部為主,部分會寄食在植物其他部分;用於防除線蟲的藥劑稱為殺線蟲劑。
水質 (pH 和 EC 值) 是否會影響藥效? 2018/04/17
許多農藥在鹼性水中容易分解而失去效力,

一般來說,殺蟲劑比殺菌劑和除草劑易受鹼性水質的破壞,而殺蟲劑中又以有機磷劑和氨基甲酸鹽劑受影響最大,所以稀釋農藥時要注意水的酸鹼度,此外,酸鹼度會影響溶解度而影響藥效。

若水偏鹼性,則必須以弱酸如食醋中和後再調配藥液。而鹽基高的水質中含有多種元素,亦可能會與農藥產生化學反應,導致農藥失效。
什麼是餌劑 (Bait)?
以食物或其他資材與作物保護資材混合,用以誘引害蟲或有害動物,並以將其毒殺或捕殺 (例如滅鼠餌劑為穀粒或麥麩與藥劑的混合物)。
農藥施用過量有何影響? 2018/04/17
農藥施用量不足時易發生下列影響:

1. 無法有效控制害物,農藥施用高劑量不一定有效,但低劑量則效果較差;

2. 長期低劑量施用,易引發害物對對藥劑產生抗藥性;

3. 藥效較差且易產生抗藥性,因藥劑無法發揮藥效,而形成浪費藥劑現象;

4. 藥劑無效導致浪費藥劑而浪費金錢,加上施藥耗費時間而未發揮藥效,同時浪費時間。
什麼是誘引劑?
以誘引害蟲為目的的藥劑稱為誘引劑;誘引劑主要有產卵引誘、食物引誘及性引誘等三種。
不使用化學農藥,是不是一定不會有收成? 2018/04/17
不使用化學農藥時,可以應用害物整合管理的技術,杜絕害物由境外移入、種植抗病品種或誘導抗病性、物理防治技術、耕作防治技術如輪作及田間衛生等、配合害物發生時選用合適的生物藥劑,仍可有效的抑制病蟲害的發生。

此外,加強肥培管理,增加植株的抗性並提升品質。目前已逐漸擴大栽培面積的有機農業,雖然不使用化學農藥,仍然可以有收成。
什麼是忌避劑 (repellant)?
凡利用害蟲的負趨化性,而使害蟲遠避的藥劑稱為忌避劑,或是能發出刺激物質而驅趕昆蟲的負向性農藥。也就是驅散或使害蟲忌避、保護人與畜及糧食和衣物不受侵害的藥劑。
何謂害物整合管理 (IPM,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主要目標為何? 2018/04/17
害物整合管理的主要目標為改善完全依賴農藥的防治方法。

在農業經營系統下,強調預防勝於治療的理念,以有效管理代替趕盡殺絕。在維護生態平衡的前題下,抱持包容的態度,整合多元化的防治技術,促使資材整合,藉以有效管理害物,以維持或降低害物族群,減少作物之損失,使其低於可被接受之經濟危害水準之下,同時維持生態平衡,並配合正確的農藥使用而達到生產高品質作物及其附屬品之目的,達到以較少的資源投入,產生較大的附加價值的目的,且在不影響生產者經濟效益前提下,建立對人類健康與環境友善的多元化的田間管理策略。此種同時兼顧公眾健康、保護環境及有益生物之作物管理方法稱為害物整合管理。
何謂治療性藥劑?
利用藥劑的毒性,將已侵入植物體內的害物殺滅而達到保護植物的目的。
可應用於害物整合管理的防治技術有那些? 2018/04/17
可應用於害物整合管理的防治技術約有六種:

1. 法規防治 (檢疫):杜絕害物境外移入,阻止害物由發生地區傳播至另一未發生之新地區,可採用檢疫、隔離栽培與產地檢疫;

2. 作物抗性:培育或篩選抗性品種、交互保護或誘導抗性、不同抗性品種混種及抗性根砧之應用等;

3. 耕作防治:利用和改進耕作栽培技術,控制病蟲害的發生、發展,避免作物遭受生物及非生物危害的方法等;

4. 生物防治:利用有益生物及其天然的代謝產物和基因產品等防治病蟲害;

5. 物理防治:根據有害生物對物理因素的反應規律,利用物理措施、器械設備等干擾、減輕、避免或防治病蟲害;

6. 化學防治:應用化學農藥防治有害生物。除化學防治較徧重治療效果外,其他防治技術多為預防性措施。


何謂系統性藥劑 (Systemic pesticide)?系統性藥劑有何特性?
系統型農藥一般是水溶性的,具有移行性,農藥與作物接觸後,可經由植物施藥部位吸收,從表面、氣孔、水孔或根部吸收後,隨水分之輸送而遍布植物體內,並均勻地散布到植物的體內,在植物體上雖不會造成局部高殘留量,卻常因不易被雨水淋洗等因素影響,藥效可維持較久。

由於藥劑會分布在植物體內,無法透過清洗去除,故較不建議在栽培後期或採收期使用。
田區進行害物整合管理有那些優點? 2018/04/17
田區進行害物整合管理,至少有六優點:

1. 因為減少農藥的使用量及提升農產品品質,可增加消費者信心;

2. 降低植物保護資材施用量,降低成本而增加收益;

3. 降低害物危害度,產量與品質固定;

4. 應用及保護天敵,促進生物多樣性;

5. 降低農藥的使用,減少農藥的選汰壓力,進而降低害物對藥劑之抗性;

6. 可為後代保存良好的農作環境。
何謂接觸性藥劑 (Contact pesticide)?接觸性藥劑有何特性?
接觸性農藥是指病蟲等害物直接接觸農藥而產生殺滅作用。

接觸性農藥在植株中的移行性小,容易附著於植物表面,或累積於臘質結構中,因此,與作物接觸的部位常形成較高殘留量。
害物整合管理 (IPM) 系統包括那些要項?
害物整合管理 (IPM) 系統主要有三要項:

1. 預防措施:改善環境避免害物侵入與傳播、加強栽培管理 (耕作期間、排灌水措施)、建立作物輪作系統、引進抗病品種、進行種子消毒、應用本土性天敵、去除受害植物組織、應用化學農藥 (幼苗期施用技術)及性費洛蒙應用等,均為種植前與害物發生前之預防措施;

2. 監測與判斷:由三方面進行監測,分別為
  • (1) 活用害物發生生態等資訊進行監測;
  • (2) 觀察與監測害物於田間之發生狀況;
  • (3) 依據田間害物發生狀況與經濟危害水準,判斷是否造成經濟損失,必要時擬定防除措施,進行必要之防除與控制;

3. 防除:應用多樣化之防除方法,以生物防治 (天敵等) 為優先考量,其次為物理防治 (如粘板等) 及化學防治 (農藥) 等。


何謂滲透移行性藥劑?
滲透移行性藥劑具較強的親水性,與作物接觸後可在短時間內滲透進入植物組織中,並移行至植物各部位。
什麼是病 (蟲) 害綜合防治 (integrated control, IC)?
應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防治方法同時防治單一種病 (蟲) 害物,稱為綜合防治。

例如苦瓜發生萎凋病時,由於萎凋病為土壤傳播性病害,種植前進行土壤處理降低土壤中的病原菌濃度,之後種植抗病根砧嫁接的苦瓜苗,可有效防治苦瓜萎凋病,即稱為苦瓜萎凋病綜合防治。
施用農藥的目的是否只是為了殺滅有害植物生長的其他生物。還有其他目的嗎?
施用農藥除了以殺害影響植物生長的其他生物外,尚有其他目的,例如生長調節劑,可以增進或抑制作物生長,以生產符合市場需求的農產品,亦可以促進開花、成熟或延緩成熟等作用。
什麼是病 (蟲) 害整合管理 (integrated management, IM)?
整合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防治方法,消除矛盾與分歧現象,取其協力作用後再加以應用,稱為整合管理。例如在夏季栽培豆科蔬菜時,因氣候高溫高濕,極易發生腐霉病、立枯病與萎凋病等,而三種病害的共同特徵為:

  • 1. 易發生於高溫、高濕季節,特別是連續陰雨後;
  • 2. 均為土壤傳播性病害;
  • 3. 病害多由地際部分發生,阻礙水分輸送而造成植株萎凋。


可擬定之整合管理策略為
  • 1. 注重田間衛生,徹底清除罹病植株,減少病源;
  • 2. 種植前、休耕期可利用浸水、施用稻殼、翻犁、曝曬等方法重複進行,降低土壤病原菌濃度;
  • 3. 合理化施肥,降低氮肥施用量,增加植株抗性;
  • 4. 適度控制土壤含水量,降低病原菌傳播機率;
  • 5. 施用促進植體抗性的資材。
什麼是生物防治 (biological control)?2018/01
生物防治是指以生物為工具,利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生態學現象和某些生物學特性,以達到防治作物病蟲害之目的。利用生物抑制或消滅有害生物,不污染環境,不影響人類健康,是較安全的防治疫病害蟲的方法。

昆蟲的生物防治包括害蟲天敵的利用、性費洛蒙的誘殺,以及利用微生物防治病原菌或害蟲等等。病害防治是利用微生物的抗生、競生、重複寄生或補食等作用,以抑制病原菌繁殖與蔓延,而達到減少病害之發生的目的。

雜草生物防治法是利用對雜草具有感病性的微生物及昆蟲,造成雜草死亡,或是利用植物相剋的原理來抑制雜草生長的方法。
農藥混合使用的好處為何?
農藥混合使用可以達到下列效果:

1. 防治多種有害物,擴大防治範圍;

2. 省工、省時;

3. 兩種農藥混合後產生協力作用,提高藥效;

4. 害蟲或病原菌未產生抗藥性或產生抗藥性初期混合使用,可延緩抗藥性產生;

5. 降低藥劑的毒性、藥害和殘留量。
什麼是非農藥防治法 (非化學農藥防治法)? 2018/04/17
非農藥防治從字面的意義而言,就是不使用農藥的防治方法,但因生物農藥仍歸類為農藥的一種,因此稱為非化學農藥防治法較為合宜。

非化學農藥防治方法,可以說是一種排除化學防治的有害生物綜合防治法,基本上具有害物整合管理的策略與觀念。

一般非化學農藥防治法是依據不同有害生物的生態及發生習性不同,選擇使用如健康種苗、抗病育種、誘導抗病性、拮抗微生物、非農藥物質與營養液、抗蒸散劑、土壤添加物、栽培管理、物理防治法等防治病蟲害,如果搭配得宜其效果可媲美化學防治,可以作為有機農業的病蟲害防除技術。
什麼是天敵?它有何作用?2018/01
自然界中,某種生物專門捕食或危害另一種生物,則前者為後者的天敵。天敵主要可以分為寄生性、捕食性。

利用天敵,把有害生物的族群壓制在較低的密度之下,使這些有害生物不致造成危害;是利用生態系食物鏈中「一物剋一物」的自然現象,其實也是一種古老的生物防治法。
何謂農藥桶混 (tank mixture) 使用?
不同農藥的處理時間一致、農藥製劑的化學與物理性質相容時,一次混合噴施一種以上的農藥 (桶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害物整合管理除了防除病蟲害以外,還須有那些目標? 2018/04/17
害物整合管理是以作物為主要管理對象,應用多元的防治技術,依不同生長期及發生的害物種類,擬定整合性之管理措施,除了保護作物免於受病蟲害危害外,尚需考量產品經濟價值的提昇、產品競爭力的提升以及生產成本的降低,同時栽培管理模式對環境所造成的衝擊,亦不可忽視。

因此害物整合管理須以栽培田區為範圍,建立生產管理模式,作為農業永續經營的基礎。
釋放天敵對環境是不是有影響?2018/01
釋放天敵不會有農藥殘留的疑慮,對於環境生態一般不會造成破壞,但是在特殊狀況下,如天敵族群受到破壞時,對於生態系的作用功能可能失靈,此時就有可能引發生態失調,引起害蟲大發生,進而產生次要害蟲。

生物天敵的效果通常比一般藥劑遲緩,對於害蟲經濟危害水平要求更嚴格,防治時機需更提早。


瓢蟲捕食蚜蟲


基徵草蛉捕食粉蝨


基徵草蛉捕食蚜蟲

多種農藥是不是可以混合使用?
為省工、省時,農藥是可以混合使用,但 混合使用前須先了解農藥的理化性質,避免混合後產生質變而影響藥效,甚至造成藥害。

未曾使用過的農藥在使用前最好先少量混合、試噴,確定未影響藥效、無藥害狀況下,再於田區混合施用。
為達有效的害物整合管理,在作物種植前最好先採行那些措施? 2018/04/17
為達有效之害物管理,以生產安全農產品,種植前宜慎重評估風險,依據評估結果決定是否種植、種植之作物種類或放棄種植。

若評估結果風險低,可於種植後採取適當之預防措施;當評估結果發現,管理成本過高或管理難度高時,則避免種植,以免血本無回,並造成環境的負擔。
什麼是生物農藥 (Biopesticide)?2018/01
生物農藥 (biopesticides) 是指自然環境中可做為防治病蟲草害用途的生物體,如動物、植物、微生物,以及衍生的天然產物。

生物農藥一般可分為三種:

1. 天然素材農藥 (植物源農藥),不以化學方法精製或再加以合成的天然產物,製程可先經脫水、乾燥、壓榨、磨粉、製粒等物理加工程序,如魚藤精、除蟲菊精等;

2. 生化製劑農藥 (動物源農藥),以生物性素材經化學萃取或合成而其作用機制無毒害,如以化學產物合成者,其結構應與天然化合物相同或作用機制相同之異構物,如生長調節劑、昆蟲性費洛蒙等;

3. 微生物製劑,用於防治農作物病原、害蟲、雜草,或誘發農作物抗性的微生物,或其有效成分經由配方所製成的產品,來源包括真菌、細菌、病毒、原生動物、線蟲等。一般由自然界分離所得,惟也可再經人工品系改良,如人為誘變、汰選或遺傳基因改造;如蘇力菌、液化澱粉芽孢桿菌、枯草桿菌、木黴菌等。
農藥噴後多久作物可完全吸收?
如施用乳劑農藥,噴藥後至少未來 24 小時內無雨,效果才好。施用胃毒劑、觸殺劑農藥,最少需要兩天內無雨水沖刷,才能較好地發揮藥效。
為有效管理害物,作物種植前的風險評估須包括那些項目? 2018/04/17
作物種植前的風險評估內容至少須包括 4項,分別為:

1. 該田區的栽種歷史:如過去三年栽種的作物種類、曾經發生的病蟲草害種類與主要問題、曾經使用之植物保護資材種類及其防治之病蟲害種類與農藥殘留問題。

2. 周邊作物種類與植被:周邊作物是否執行害物整合管理、周邊作物使用的藥劑種類與飄散風險,以及周邊作物引發病蟲害的潛在風險。

3. 土壤及水質檢驗:檢測該田區的土壤及灌溉用水是否含病蟲害感染源、是否有農藥殘留與重金屬污染,同時檢測土壤的營養成分。

4. 依據風險評估之分析與綜合評估,確定應採取之預防措施或放棄種植。
什麼是性費洛蒙、昆蟲性費洛蒙 (Insect sex pheromone)?2018/01
生物之間用來傳遞訊息的化學物質統稱為化學傳訊素。其中作用於同一物種不同個體間的化學物質則稱為費洛蒙。

費洛蒙依其功能的不同,可分為性費洛蒙、聚集費洛蒙、警戒費洛蒙與蹤跡費洛蒙等。

由於昆蟲性費洛蒙具有誘引同種異性昆蟲的功能,以鱗翅目昆蟲而言,尤其是蛾類,其性費洛蒙多為雌蟲所分泌,藉以引誘雄蟲自遠處飛來與其交尾,因此若了解昆蟲性費洛蒙的成分與組成比例,便能以人工方法加以合成出與天然性費洛蒙一樣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性費洛蒙,即可在農業害蟲管理上做廣泛的利用。
何謂農藥混合使用?
將兩種或兩種以上含有不同有效成分的農藥製劑調配、混合後,同時使用在同一作物,稱為農藥的混合使用。
有效的害物整合管理模式,在作物種植前可採行那些預防措施? 2018/04/17
作物種植前的預防措施主要在於種植地點與田區的選擇,並詳細分析周邊作物種類,評估是否成危害物之來源,以利於採取必要之預防措施。
可採行的預防措施包括:

1. 土壤:可採用輪作、休耕、土壤及介質處理 (如曝曬、薰蒸、浸水、蒸氣及熱水消毒等)、添加有益微生物等。

2. 注重田間衛生,清除所有廢棄物,降低害物孳生與庇護場所,減少傳染源。

3. 水源:選用清潔水源作為灌溉水及液肥灌施用,同時採用最佳灌溉方法。

4. 種植植物選別:選擇合適當地栽培之品種、選用抗性品種 (抗病、抗蟲或抗逆境)、使用抗病根砧、選用健康種子或種苗、採用最佳種植密度。

5. 氣候:氣候條件對害物發生影響極大,因此須因應氣候條件建立合宜之栽培管理措施,以降低害物發生,同時善用氣象監測與預測系統,以掌握最佳管理時機。

6. 時機:選擇最佳種植時機;易發生害物之季節,選擇早熟品種或短期作物,避免害物持續擴散。

何謂病蟲害的防治適期?
病蟲草等有害生物生長過程中,最適合進行防治的時期,也就是在此一時期防治可達事半功倍的成效,既可有效防除又可降低藥劑的使用。
害物整合管理除了強化農業經營管理的利益外,還有那些因素須考量? 2018/04/17
害物整合管理用於農業有害生物的防治時,不僅考慮滅除有害生物之單一目的,同時須以農業生態系統整體的利益為出發點,同時考量經濟效益及社會效應等層面的密切關聯。

於管理過程中根據有害生物與農業生態環境之間的相互關聯性,找出一種或多種適宜的防治措施,善加利用生態環境中的自然控制因子,將有害生物的危害控制在經濟危害水準之下,以獲得最佳之經濟、生態及社會效益,最終目的為有利於作物生長發育而生產健康、安全及衛生之優質農產品,同時符合經濟、生態及社會之最佳效益。
何謂最佳的施藥時機?
最佳的施藥時機是指藥劑最容易發揮藥效的使用時機,一般受作物、害蟲、雜草和病害的生長發育階段所左右,在害蟲為害初期或發病初期施藥藥效最佳,此時可以施用標纖上所標示之較低藥劑量。
害物整合管理之決策流程為何?
作物栽培期間之害物整合管理 (IPM) 策略的決策可視害物實際發生狀況,依 7 項流程進行。

1. 觀察與監測害物於田間之發生狀況。
2. 族群數量:詳細調查害物族群擴展速度,並估算族群數量。
3. 危害及經濟損失:評估該發生族群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及引發的經濟損失程度。
4. 可行的防治策略:依據已調查的結果及評估,擬定可行的防治策略。
5. 防治策略之相互作用 (interactions):評估不同防治策略間之相互作用,去除可能產生拮抗作用的防治策略,保留具協力作用之防治策略。
6. 環境及合法性的約束:經評估後認為可行之防治策略不可冒然施行,而需評估其對環境的影響,可能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者則需略去不用,同時需考量是否與現行法律或法規相抵觸。
7. 決策:評估後決定採行的管理策略。依據田間害物發生狀況與經濟危害水準,擬定必要之防除措施,可行之管理策略依實際狀況可為三種,分別為維持現狀、改變作物及消除害物,採取防治行動並不是必然的。
何謂施用次數 (number of application)?
在一定區域內、一期作物施用作物保護資材的最多次數。
田間噴施農藥以防治病蟲草害時,為使田間施藥作業達到預期的防治效果,那些因素是必須特別注意的? 2018/04/17
為使田間施藥作業達到預期的效果,必須特別注意的因素包括農藥種類、藥液濃度(稀釋倍數)、溫度、濕度、風速、噴頭類型、霧粒大小、霧粒密度等因素,均可能影響農藥的防治效果,其中最關鍵的因素為噴嘴。

此外,施藥面積大小、作物種類以及害物種類與發生狀況以及害物發生狀況,亦可能可能影響農藥的防治效果。

何謂用藥量 (formulation rate)?
單位面積上施用農藥製劑的體積或重量。
噴嘴之所以成為施藥技術的核心,是因為噴嘴具有那些作用? 2018/04/17
噴嘴的主要作用包括下列數點:

1. 噴嘴是形成霧粒的部份,決定霧粒大小,故不同的噴霧條件須選用不同的噴嘴;

2. 噴嘴決定噴霧角度,與噴霧高度、噴霧幅寬有絕對相關性;

3. 噴嘴決定噴施的藥液量;

4. 噴嘴影響藥液霧粒飄移的風險;

5. 噴嘴的種類與安裝角度影響藥液霧粒穿透植株冠層的能力;

6. 噴嘴可影響藥液霧粒之沈降量與分布,進而影響藥液在植株上之均勻分布與否。


何謂劑量 (Dose rate)?
作物保護資材在一定區域內的建議施用量,即每公頃每次施用量 (公斤或公升),一般同時建議稀釋倍數,如每公頃每次施用 1 公斤,藥液量為 100 公升。
不同的噴嘴是否會呈現不同的噴霧形狀?常用於農藥施用之噴霧形狀有那些? 2018/04/17
噴嘴是利用壓力將液體微粒化噴霧,常用於農藥施用的噴霧形狀大約分為扇形噴嘴、充圓錐形噴嘴、空圓錐形噴嘴三種。

  • 扇形噴霧 (FLAT SPRAY) 的液體噴霧呈平面扇形或是薄片形,形成的噴霧斷面是均勻的,可產生平整邊緣而非逐漸變尖的邊緣,扇形噴霧噴嘴通常用於整個斷面均勻衝擊的應用,而不需重疊噴霧;

  • 實心圓錐形 (FULLCONE) 的覆蓋區域為圓形或橢圓形,可在其區域內完全充滿噴霧液滴;

  • 空心圓錐形(HOLLOWCONE) 是一圓形液體環,使旋轉的液體在離開噴嘴口時形成一空心圓錐形。


 
空心圓錐型噴嘴                 圓錐形噴嘴 (圖片來源:Teejet 型錄)
何謂施用藥液量 (spray volume)?
單位面積上噴施藥液的體積,例如每公頃噴施含稀釋農藥的水量。
施藥前應先檢查器械,檢查的流程如何? 2018/04/17
噴霧器或施藥器械使用前宜先檢查,以確保藥劑均勻分布,檢查流程如下:

1. 加壓的活塞及活動機件均應加注機油,並定期保養;

2. 各部位均不能有漏液現象,發現漏液,應先修妥後使用;

3. 噴霧器藥液注入口的濾網必需裝上,且不能破損,避免雜物進入而阻塞球閥;

4. 檢查並校正流量及壓力是否正常;5. 先加壓至壓力足夠時再進行噴霧;

6. 注意噴霧之情形,如有噴霧不均,堵塞噴嘴之情形時,則應調整噴嘴或拆下清洗;

7. 發現藥液滴漏或滲漏時,應立即停止施藥,並檢修。
何謂稀釋 (Dilution) 及稀釋倍數?
作物保護資材施用前,用水或其他資材使濃度適合施用於作物上,稱為稀釋。稀釋倍數為藥劑和稀釋用資材 (通常是水)的比率。
施藥前是否應進行器械校準?校準的範圍包括那些? 2018/04/17
農藥施用器械使用前校準,可確認藥劑被均勻施用及藥液粒徑穩定且降低漂移現象,因此可保握準確之施用量而符合藥劑標示之要求,並可確知在固定面積準確且均勻的噴施固定藥液量,並確定藥劑之實際施用量。

而影響藥液量的主要因素為噴嘴、施藥時所採用的壓力以及施藥人員的前進速度,三者均為施藥前須先校準的項目。噴嘴的種類、流速、流量、均勻度及幅寬等均須謹慎選用校準;壓力愈大霧粒愈小、流量愈大,但壓力增加至一定值時,不但無法控制流量,反而易造成噴嘴磨損,於噴施時宜維持固定壓力,以使藥液均勻分布;施藥人員的前進速度固定可避免藥液分布不均勻。
何謂重入間隔 (Re-entry period)?
施用物保護資材後可再度進入該施用區域作物的最短時間間隔,藉以確保工作人員不致暴露於殘留作物保護資材而發生危險。
何種狀況下須校準施藥器械? 2018/04/17
下列狀況下最好校準施用器械:
1. 第一次使用前;
2. 改變前進速度時;
3. 更換噴嘴及噴嘴重新裝置時;
4. 流量與原出廠值之差異度超過 ±5% 時;
5. 更換器械組裝或零件時。
何謂預防性藥劑?
在病蟲害發生前,施用於寄主植物表面,抑制害物侵入植物體,藉以保護植物,避免害物侵害的藥劑,稱為預防性藥劑,又稱為保護性藥劑。
大面積施藥時,為加速施藥速度,多採用多噴頭噴桿,此種情況下,該如何校準施藥器械?
同一噴桿上須相同規格的噴頭,同時依單一噴頭之校準流程校準器械,然須校準所有的噴頭,當任一噴嘴的流量與其他噴頭不同時,須立即更換噴嘴,以免藥液分布不均勻。
何謂偽藥?
偽農藥係下列條件所指之農藥:

1. 未經核准擅自製造、加工或輸入;
2. 摻雜其他有效成分之含量超過限量基準;
3. 抽換或仿冒國內外產品;
4. 塗改或變更有效期間之標示;
5. 所含有效成分之名稱與核准不符。
施藥作業結束後,應如何清洗與保養器械?
施藥後所有器械宜徹底清除,除可避免施用於作物上之藥劑互相混淆而造成藥害,或引發不必要的殘留污染,同時可保護器械,延長使用年限。清洗施藥藥械時,不可在河流、小溪、井邊沖洗,以免污染水源。清洗時至少須包括:

1. 噴霧器內部、噴藥管路及外部應用清水徹底清洗,清洗後廢液不可任意傾到,但可噴施於可施用該等藥劑之田區,亦可噴施於原噴施田區;

2. 整個噴藥管路和噴霧系統應全部徹底清洗;

3. 噴霧器清洗完後,必須將殘留藥桶內及噴藥管路內的液體清乾,以免噴霧機管路阻塞。

在國外可以使用的農藥,是不是也可以在臺灣使用?
國外可以使用的農藥不一定可在臺灣使用。若在臺灣未登記,則不可使用;若依規範進行試驗,並完成登記程序,則可依據使用方法,使用在登記的作物對象及害物對象。
噴嘴阻塞時,如何清洗?
噴嘴阻塞時,可利用空壓機,將阻塞物吹出,或使用牙籤、軟毛刷清除,避免使用金屬製品清理,以避免噴嘴磨損,而造成噴施的藥液量過高及分布不均勻,亦不可以用嘴對噴孔吹氣,以免不慎吸入殘留藥液。

有沒有任何法規是用於管理農藥的?有沒有特定的機關專責農藥的管理?
農藥管理法是管理農藥的基本法。農藥的專責主管機關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檢局。
生物農藥因不會有殘毒問題,是否可以任意使用?是否可以使用在有機農業上?2018/01
生物農藥分解快速、無污染、無殘留量問題、施用後可立即採取、不需訂定安全採收期、不容易產生抗藥性等,可以有條件的(如經主管單位核可等)使用在有機農業上,但仍須像化學農藥一樣合理施用,接受其對健康,食物,生態系統和環境安全的審慎評估。施用時仍須作適當的安全防護。
噴嘴經一段時間使用後,往往會因磨損而不堪使用,磨損的原因為何?
噴嘴損害原因主要為化學性侵蝕與機械性磨損,主要的原因包括噴嘴的材質、施用的藥劑種類、施藥時所使用的稀釋用水水質及操作壓力,而清洗時造成的磨損,往往是噴嘴磨損的主因。
農藥要如何使用?農藥有幾種施用方法?
農藥的施用方法大約有種子處理法、浸漬、薰蒸法、噴霧法、灌注法、注射法、粒劑施用法、毒餌法、煙霧法、薰煙法、土壤處理法等;最普遍且廣為農民採用的方法為噴霧法。
國際是否有通用或規格化噴嘴?一般噴嘴規格是如何標示?
噴嘴是決定噴霧器性能的關鍵因素,同時也影響藥效,國際上通用之噴嘴 (nozzle) 命名及標示方法主要依據噴嘴的流量、噴霧角度、噴霧類型、噴霧粒滴直徑、在目標害物上的分布及飄移現象。

以扇型噴嘴為例,噴嘴標示如圖所示,包括噴霧類型、廠牌名稱、材質、噴角及流速。



植物保護手冊中未列入之中草藥作物,應如何使用化學農藥進行病蟲害防治,如採用手冊中相同防治病蟲害種類之化學農藥進行防治,是否有觸犯法規?
由於中草藥種類繁多,部份中草藥之類別或有登記使用藥劑,惟多數應屬無核准登記藥劑,依現行法令「農藥使用及農產品農藥殘留抽驗辦法」規定,「使用農藥者應按農藥標示記載之使用方法及其範圍施藥。

但農藥使用方法及其範圍經中央主管機關依本法第十三條規定公告者,不在此限」。

故中草藥如使用該項作物未核准登記之藥劑,雖防治標的已核准使用於他種作物仍屬違法。

對於防治中草藥的害物問題,在確定害物種類後,可以利用有機農業上准予使用的植物保護資材進行防治試驗,有機農業的資訊,可參考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 (http://info.organic.org.tw/supergood/front/bin/home.phtml),細節部分建議就近請教診斷服務站 (http://www.tactri.gov.tw/htdocs/serv/diagsta.asp)、試驗改良場所或是學校等單位的植物保護專家,諮詢相關的害物管理方式,以解決相關問題。
調配好的農藥稀釋液,是否必須於當日噴施完,若遇下雨或其他因素,無法當天噴施完時,是否可以第二天再噴?
噴施農藥前,最好預先擬定噴施計畫,每日均將所有稀釋液噴施完畢。

但是若在不可預期的狀況下,未將稀釋液噴施完,除非原始包裝的標籤明確說明不可行,否則可將藥液妥善保存至第二天再噴施,但是必須噴施在尚未噴施的作物上,不可將小量的剩餘藥液再稀釋後,重複噴施在作物上,也不可以再加入藥劑後噴施。
扇型噴嘴有何特性?應用在那些作物或那些生長期效果較佳?
扇型噴嘴所噴霧的霧流形狀呈扁平形,適合安裝於噴桿上,通過單個扇形霧流疊加,即可沿著噴桿形成均勻的霧流分布狀態,適用於除草劑及苖床期噴施用。


殺蟲劑的殺蟲機制為何?
殺蟲劑的作用方式可分為直接殺害效果與間接殺害效果。

直接殺害效果有胃毒作用、直接觸殺作用、間接觸殺作用、抑制呼吸作用、拒食作用、誘引作用、忌避作用、不育作用、生長調節及燻蒸作用等,此外,拒食也是殺蟲劑的作用機制之一。
噴藥後不到 1 小時下大雨,何時再補噴藥劑較恰當?
噴藥後未經過 1 小時下大雨,是否要補噴,可以由所施用的藥劑種類、害物種類及氣候因素而決定。如果是連續下雨,須等雨勢完全停止後再噴施,此時須考慮雨是否增加病害的發生而加強殺菌劑的施用。

如果是短暫下雨,已噴施的部分應可不必噴施,而將藥液噴施於尚未噴施的區域,若是噴施殺蟲劑,下雨因增加空氣濕度而降低蟲害的發生,可以不必於短時間內補噴藥劑。
圓錐型噴嘴有何特性?應用在那些作物或那些生長期效果較佳?
圓錐型噴嘴包括空心圓錐型與實心圓錐型,空心圓錐型噴嘴所噴出的霧形為空心圓錐形霧流,一般用於田間作物之殺蟲劑或殺菌劑噴施,目標為穿透樹冠中之葉片及全面覆蓋葉片表面時所需,操作所須的壓力為40~100 psi (磅╱平方英寸),當霧粒較細時,一般可使用於果樹或茶樹,樹冠極大或枝葉茂密之植株。
下列農藥作用機制分類代碼代表何種機制?又,此類作用機制有表可查嗎?
抗藥性行動委員會依照殺蟲劑種類所提供農藥對有害生物的作用機制分類,不同的代碼代表不同作用機制。

可至網站 (http://ogserv.tactri.gov.tw/moa/) 查詢並下載文件,亦可至下列網站查詢:

殺菌劑抗藥性行動委員會 (FRAC,http://www.frac.info/frac/index.htm)、

除草劑抗藥性行動委員會 (HRAC,http://www.plantprotection.org/HRAC)、

殺蟲劑抗藥性行動委員會 (IRAC,http://www.irac-online.org)、

殺鼠劑抗藥性行動委員會 (RRAC,http://www.rrac.info)。
噴藥最佳時間是清晨還是傍晚?
早上 10 時以前或下午 3 時以後為較佳的施藥時間,但生物農藥則以傍晚施藥為佳;下午易刮風的地區,則以清晨施藥,避免藥液飄移;易起霧地區以傍晚施藥為宜,避免藥液被稀釋。
相同作用機制之農藥但成份不同是否可以交叉連續使用,例如亞托敏、克收欣、百克敏等?
不建議如此做,因為此例所提藥劑具有交叉抗藥性,連續施用相同作用機制殺菌劑,通常會產生抗藥性的機率大增,增加防治上的困擾,不建議使用。又藥劑之使用,必須是該藥劑種類已登記在此作物時才可使用。
微生物農藥的作用機制為何?如何發揮 藥效?使用時有何該注意的地方?2018/01
生物農藥的主要作用機制大約有下列數種:

1. 競爭作用:做為生物農藥的微生物和病源競爭營養基質;

2. 寄生作用:自然界中的昆蟲受到病原微生物 (如黑殭菌) 的寄生感染而死亡;

3. 捕食作用:如某些真菌會捕食線蟲,有些線蟲也會以真菌為食;

4. 誘殺作用:用昆蟲傳遞訊息的化學物質性費洛蒙或誘引劑誘殺害蟲;

5. 超寄生:病原菌被其他微生物如木黴菌所寄生;

6. 抗生作用:微生物產生的代謝產物 (如鏈黴素) 會抑制病源。

7. 誘導抗性:誘發寄主的防禦機制,但本身並無殺菌作用;8. 產生生長調節劑,促進植物生長;

9. 產生細胞壁分解酵素 (cell wall degrading enzymes) 直接分解病原菌之細胞壁等。如同化學農藥的使用,正確診斷對症用藥是發揮藥效的不二法門。

使用時注意下列數點:

1. 選購時注意出廠、有效期限和貯存條件,以低溫貯存最佳;

2. 以中性或微酸之水質調配;

3. 添加適當的展著劑;

4. 避免沉澱;

5. 田間使用易受光照和降雨之影響,最適的噴施時間為黃昏;

6. 勿與殺菌劑混合。
礦物油及其他油類在防治害物上功效為何?
礦物油及其他油類的防治效果主要為物理防治,用於防治蟲害時,主要是阻塞害蟲的氣孔,影響呼吸作用,造成物理性的窒息而死;用於防治病害時,主要是覆蓋植物的氣孔、自然開口及傷口,造成病原菌無法由氣孔或傷口侵入、感染。使用油劑不會有農藥殘留問題,但長期使用可能因表皮及氣孔覆蓋而影響植物生長,同時在高溫季節易產生藥害,仍不宜長期使用。
微生物農藥在田間的藥效表現,會受那些因子影響?2018/01
影響微生物農藥藥效表現的因子大約有8 種:

1. 藥劑本身之壽命:藥劑施用過程中,微生物維持活力之時間;

2. 酸鹼度:藥劑、稀釋用水及土壤的酸鹷度會影響微生物活力與存活;

3. 日照強度:可影響微生物活力與存活,同時加速藥液霧粒蒸散而影響微生物存活,施用時間以清晨或黃昏為宜;

4. 紫外線:具殺菌作用;

5. 溫度:每一微生物均有最適生長溫度,過高或過低均不適其生長與繁殖;

6. 濕度:乾燥環境下,微生物不易繁殖與存活,濕度太低影響孢子發芽而失去防治功效;

7. 與其他微生物之競爭力:受到土壤或植表其他微生物相的競生而無法立足;

8. 施藥器械清洗與污染,威脅微生物生存。
施用微生物農藥時,如何選用施藥器械?2018/01
微生物農藥幾乎都是接觸性的,少有系統性的,施用時必須均勻、有效的接觸到防治對象,方可發揮藥效,是否可以沿用化學農藥的施藥技術,是必須思考的。

器械選用原則須考量下列因素:

1. 施用方法為該地區及害物已廣為應用;

2. 現有器械未必能適用,故須依藥劑種類作適當的調整;

3. 使用較大噴口與沒有預噴孔的噴嘴,以儘量減少堵塞或對微生物的潛在損害;

4. 使用三層過濾的噴霧器可以減少堵塞;

5. 適當攪拌,維持藥劑均勻分布;

6. 噴藥桶、加壓馬達前的過濾器以及每一噴頭前之過濾器均可協助將過大顆粒阻擋而減少阻塞;

7. 噴桿上加過濾器亦可有效減少阻塞;

8. 從藥桶到噴嘴須加強過濾以篩檢更小的粒子;

9. 壓力:調整施作時之壓力至合適值,避免壓力過高造成微生物崩解,或因高溫而死亡;

10. 每次噴霧前必須清潔過濾器和檢查攪拌系統的有效性,同時注意噴嘴是否磨損,必要時更換噴嘴,並經適當調校,使用後須確實清洗、維護。
系統性藥劑對於那一類的病蟲害較有效?
具刺吸型口器的昆蟲,取食方法是利用口針刺進植物組織裡面吸食汁液,系統型藥劑具有極佳的防治效果,以及在寄主組織內危害的病蟲害,均可有效防除。
防治害蟲時,是否須用不同劑型的農藥?
危害植物表面者,以稀釋液噴施於植株的效果較佳。

防治土棲性之害蟲時,以施用粒劑的防治效果較佳,但施用藥劑後土壤宜保持濕潤,以確保粒劑之溶化及藥效。

防治群棲性害蟲時,除灌注藥液或撒施粒劑外,可施用餌劑,如入侵紅火蟻、白蟻或螞蟻,利用餌劑讓工蟻咬回蟻巢餵食幼蟲,或供公蟻及蟻后取食而中毒死亡。
那些氣候條件對農藥的藥效有影響?
影響藥效的氣候條件主要有溫度、濕度、風向及風速、以及雨量。
農藥用多了是不是會產生抗藥性?
基本上農藥使用後均會有發生抗藥性的風險,但發生的機率與快慢與藥劑種類及用藥習慣有關;部分藥劑易產生抗藥性,有些則不易;使用習慣如使用量大、使用間隔短與使用次數多均較易產生抗藥性。
調配藥劑未使用完可保存多久?
農藥調配後以立即使用為原則,但若遇氣候變化無法立即使用時,最好存放在低溫處,以不超過一天為佳。
開封後或藥劑過期是否會降低藥效?
農藥大部分為化學製劑,會因化學變化而使有效成分逐漸降低,因此,開封後因不是密閉狀況,有效成分會逐漸降低,過期時無法確定有效成分的含量,所以無法確認藥效維持不變。
噴藥後剩下的藥液再重複噴灑是否可以?
最好避免將噴藥後剩下的藥液再重複噴灑,因為重複噴灑時會造成濃度增加等狀況,較容易發生藥害。
坊間常有的說法,指果園進行病蟲害防治時會有某些藥可當主劑,而某些藥僅能當作副劑 (即須配合主劑效力才夠的說法)的說法,持此意見的農民表示某些藥劑因為是老藥的關係,在防治效果上已漸漸失去原先效力,故在施用時僅可作為副劑使用 (即需搭配其他藥劑才能達到防治效果)。我想確認一下這種說法是否有其依據?正確與否?
1.所有的農藥施用目的多為防治病蟲害,部分為除草劑及生長調節劑,目的均為保護作物,因此選擇農藥的依據主要為防除對象,所以必需先了解防治對象,然後對症用藥,基本上無所謂主要藥劑與次要藥劑。

2.所有農藥經長期使用均會有產生抗藥性的風險,但是否產生,與用藥習慣有關,長期大量或密集使用均易導致抗藥性產生。而一旦產生抗藥性後藥劑的防治效果極易受影響,此時需停止使用該藥劑,以避免抗藥性加劇。目前較新登記藥劑有部分為混合劑,主要是將不同作用機制的藥劑混合,除可降低抗藥性產生的風險外,部分考量為可同時防除不同害物,避免農民在田間自行桶混而造成問題。

3.另一藥劑無法發揮藥效的原因為選錯藥劑而未對症用藥,在此狀況下,若仍使用該藥劑或提高濃度,非但無法發揮藥效,可能造成殘留量過高或污染環境。

4.一般農藥多主張單劑使用,但農友為可同時防治多種病蟲害,及省時、省工、提高用藥效率,多會在田間桶混,稍一不慎可能引發藥害或殘留量問題,因此需非常小心。田間桶混時,常會因為選用的各種不同單劑中,因為配方中的其他成分間彼此相互干擾,導致分散懸浮等特性遭破壞,而使得調配藥液出現絮聚、膠結、稠化及分層、沉澱等不均勻現象,影響施藥效果。故田間自行混合農藥使用前,建議進行簡易測試理化安定性,若無問題,再小規模試噴,測試是否產生藥害,確定無藥害產生,才可大規模使用。測試時先調配成肥料溶液,之後再依可濕性粉劑或水分散性粒劑、水懸劑、溶液劑、展著劑、乳劑之次序每一種分別加入。每加入一種藥劑型時需先充分攪拌均勻並靜置數分鐘,無問題時再加入另一藥劑。
什麼是優良植物保護操作?操作時須要注意那些基本原則?
優良植物保護操作 (Good plant protection practice,簡稱GPP) 之主要原則為:

以作物為導向,盤點已登記藥劑,配合主要病蟲害及生長狀況,建立優良的植物保護操作流程,包括選擇有效防治藥劑與劑型、劑量,決定施用次數、施用時期與施用間隔,選用合適的施用器械與方法,建立整體而有效且安全使用藥劑的準則,同時降低藥劑之施用量。

因此,優良植物保護操作以避免不必要的施藥為最終目的,而非將植物保護資材的施用降至最低,依據 EPPO 之文獻 (OEPP╱EPPO, 2003. Good plant protection practice. Normes OEPP EPPO Standards PP 2╱1 (2)). Bulletin OEPP╱EPPO Bulletin 33 , 87~89.) ,優良植物保護操作包括 14 原則

1. 考量作物因子及栽培管理措施:將作物及環境因子保持於最佳狀況;

2. 區域性害物發生生態與防治之臨界值;

3. 植物保護資材的推薦狀況:在符合價格需求與經濟效益條件下,選用合法登記的藥劑;

4. 選擇合適的材料與製劑:包括
(1) 是否確實需要使用藥劑,並選擇藥劑種類、有效成分與劑型;
(2) 選用副作用較少、對環境安全性較高的藥劑;
(3) 選用專一性藥劑而非廣效性藥劑,較易發揮藥效;
(4) 選用抗藥性產生風險較低者。
(5) 選用可桶混的藥劑或肥料,以減少施藥次數、使用人員的暴露量、器械使用以及藥劑經由作物移行的機率;

5. 選擇合適的劑量;

6. 選擇合適的用量;

7. 適當之施用次數、時機與間隔;

8. 選擇適當之施用器械與方法;

9. 採用生物防治方法;

10. 採用整合防治措施;

11. 副作用評估:包括藥害、抗藥性與對非目標生物及有益生物的影響;

12. 抗性風險評估;

13. 安全性評估;

14. 經由訓練,保存完整之記錄及手冊。
接觸性藥劑在何時使用較為有效?對於那一類的病蟲害較有效?
病蟲害發生在作物表面藥劑可以直接接觸時,或是咀嚼型口器昆蟲食取整個植物組織時,接觸性藥劑可發揮極佳的藥效。
系統性藥劑在何時使用較為有效?
系統性藥劑對隱匿於藥劑不能或無法直接噴到部位的害物,具有優越的殺滅效果。
系統性殺菌劑,是否要在早上植物氣孔張開時噴施較易吸收,藥劑效果較好,若在傍晚施用經過一夜藥效是否衰竭?
系統性殺菌劑只要施用在植物表面,經過一段時間後,就會被吸收到植物體內,與氣孔開張關係不大,也不會因為過了一夜就有藥效衰竭的情形。
氣溫的高低是否會影響藥效?
氣溫的高低是會影響藥效的,尤其是高溫時,蒸散作用較強,藥液的霧粒容易因蒸散作用變小、變輕,而增加飄散的機會,間接影響藥效。
田裡出現病蟲害時,要如何防治?
正確診斷對症防除,可使防治的方法很多,一般可採行的有耕作防治 (輪作、田間衛生);物理防治 (套袋、覆蓋或設施栽培)、生物防治 (微生物農藥、性費洛蒙、天敵) 及化學防治 (農藥)。
雨季時使用藥劑需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
雨季時為使藥效不致受太大影響,可由思考:

1. 選用系統性農藥;

2. 改變施藥方法,例如改於土壤中施用粒劑或採用根圈施藥可避免雨水沖刷,防止農藥流失;

3. 選用耐雨水沖刷農藥,部份藥劑於施藥後 2~4 小時內,可在作物表面形成藥膜,基本不影響藥效;

4. 藥液中加展著劑、黏著劑;

5. 選用微生物農藥;

6. 選用速效性農藥。
以藥劑防治害蟲時,因不同害蟲的生活習性不同,該如何選擇適當時機防治而可達到防治效果?(EX:斜紋夜盜蟲傍晚施藥防治;小菜蛾清晨施藥防治……等。)
依不同害蟲習性選擇施藥時間,夜盜蟲類因通常於日落後活動,宜選擇傍晚施藥。

粉蝨類以露水乾後施藥之防治效果較佳。

薊馬類害蟲以上午施藥較佳,但危害花器之薊馬於中午前活動最活躍,故中午前施藥效果較佳。

蝗蟲類在上午施藥,可減少其跳躍,故防治效果較佳,至於小菜蛾以清晨施藥防治為宜。
夏季最佳施藥時間為何?
夏季因氣溫高、光照好,是滋病生蟲的最盛期。為此在噴施農藥及植物生長調節劑時,要最大限度的發揮藥效,掌握最佳噴施時間至關重要。

一般來講,以每天上午 10 點以前、下午 4 點以後為最佳時間。

因為上午 10 點前後露水乾了而氣溫還不太高,又是日出性害蟲取食活動最猖獗之時,因此這時噴藥不會因為露水沖淡藥液濃度,且不會因氣溫過高致藥分解揮發而降低藥效。

下午 4 點以後,太陽偏西,光照強度相對減弱,夜出性害蟲即將開始活動,這時噴藥正好在其危害之前,也有較高的殺蟲率。
農藥殘留安全容許量 (MRL) 代表的意義為何?
農藥殘留容許量 (Maximum Residue Limit,MRL) 係用來作為管制農藥殘留的標準。新農藥上巿前申請者應提供完整急毒性、慢毒性、致腫瘤性、致畸型性、環境生態影響、魚類及鳥類急毒性等毒理試驗資料,以供政府評估藥劑對人體健康及環境有無不良影響。

農藥殘留容許量的訂定,是以上述農藥動物試驗中,長期每日餵食也不會產生與劑量相關之無毒害劑量 (NOEL) 為基本依據,再考慮人與動物之差異及人與人之間的差異,除以 100 到 1000 之不確定因子,作為每人每日之可接受取食量 (ADI),再依國民一般每日各種農產品之平均取食量,估算訂定取食該作物之農藥殘留容許量。

農藥殘留管制採總量管制,控制每一農藥總攝取量在 ADI 的 80%以內,以避免由水、空氣等其他來源造成的風險。
中午時間可不可以噴藥?在中午噴藥會不會影響藥效?或是會產生後遺症?
在中午噴藥效果不佳。一是氣溫高易造成農藥分解、揮發,蟲嗅到藥味逃之夭夭,且長期作業人易造成中毒;二是太陽光照強,大多害蟲躲在葉片的背光面,甚至停止活動,藥物噴後殺蟲率低得多;再者光照強度大也會造成藥品分解降低藥效。
常聽說中午不要噴藥意思是說噴藥後藥劑會因為太強的陽光反而傷害到植物嗎?
噴施農藥的時間以早上或黃昏為較適宜,因為中午施藥時因溫度高藥劑易分解而無效,同時產生藥害的機會也較大;中午時間因高溫、低濕,藥液霧粒容易蒸發、變小,飄移的機會亦變大。

若栽培面積大,噴藥時可分區處理,或更換施藥器械、變更施藥方法,並非所有的藥劑均須加水噴施。
雨季如何施藥會比較有效?
夏季多雨季節通常為農作物病蟲害好發生時期,若未加以防治,可能造成嚴重損失,但若不當施藥,除無法發揮藥效外,可能造成環境污染,因此,必須非常小心使用,並注意:

1. 選用速效性農藥,施用後短時間內可發揮藥效;

2. 選用系統性藥劑,作物可快速吸收;

3. 改變施藥方法,以粒劑撒施於土壤中,藉根部吸收並移行至植株體內;

4. 於藥液中適量加入展著劑。
請問雨季來臨時農民都會噴殺菌劑,颱風過後也會有對流雨,噴藥的時機是噴完後一小時就有效了嗎?還是說需要多點時間,讓藥劑滲透才有用?
颱風、下雨前以噴施系統性藥劑作為預防之防治效果較佳,必要時須採用藥效迅速之藥劑配合粘著劑施用。

若栽培面積大,噴藥時可分區處理,或更換施藥器械、變更施藥方法,並非所有的藥劑均須加水噴施。

一般藥劑約在施藥後二至四小時會被吸收,所以在氣象預測下雨機率高時,提前噴藥較能發揮藥效。

下雨後若已出現病徵,可以接觸性藥劑作治療性施藥,為避免病害擴大,可混合系統性藥劑使用。
何謂藥液飄散 (drift)?
施藥過程中或施藥後一段時間,在非控制條件下,農藥的霧粒、煙霧或粉粒在空中由施藥目標區遷移至非目標區之物理作用。飄移又可分為田內飄移與田外飄移。
造成藥液飄散的因素為何?
施藥方法 (包括噴頭種類、噴頭高度與施用壓力等)、風速及藥液霧粒直徑為主要因素;溫度及濕度會影響霧粒大小而影響霧粒沈積,進而增加飄移機會。
藥液飄散有何害處與影響?
藥液飄移除會影響目標作物的藥效外,亦造成鄰近作物的藥劑污染,造成敏感作物藥害,而對環境的污染,特別是水源染的問題更為嚴重。
如何防患藥液飄散?
防患藥液飄移的措施包括控制藥劑霧粒 (或粉粒) 的直徑、在藥液中添加水分蒸散抑制劑、選擇適合的風速及選用防漂移噴頭與控制噴頭高度等措施。
農藥施用量不足有何影響 ?
農藥施用量不足時易發生下列影響:

1. 無法有效控制害物,農藥施用高劑量不一定有效,但低劑量則效果較差;

2. 長期低劑量施用,易引發害物對藥劑產生抗藥性;

3. 藥效較差且易產生抗藥性,因藥劑無法發揮藥效,而形成浪費藥劑現象;

4. 藥劑無效導致浪費藥劑而浪費金錢,加上施藥耗費時間而未發揮藥效,同時浪費時間。
在正常情況下施藥時,如某一農藥的稀釋倍數 1 比 1000 下使用正常噴灑速度,但無法將整蔬菜全面噴灑,如果將比例放大成 1 比 2000,但噴灑速度降低一半,可將蔬菜完全噴灑,這樣的噴藥方式可行嗎?因為有時候噴灑速度太快無法完全噴灑,有些葉背皆沒有噴到藥,但如果噴灑太多又怕傷到蔬菜,或者還有其它的解決方式?
1. 需先確認您選擇之藥劑是合法廠商出品及政府登記之有效防治藥劑。

2. 農藥稀釋倍數愈高施用濃度愈低,而施用濃度之拿捏與是否為目標害物可致死之濃度 (劑量) 有關。簡單說如果農藥稀釋 1000 倍為其有效殺蟲 (菌) 濃度,那麼稀釋 2000 倍可能需冒防治無效之風險。

3. 噴灑速度如調整慢一些便可將蔬菜完全噴灑,如怕藥害 (傷),建議您避開較幼嫩組織或先試少量植株觀察一段時間無不良症狀後再大量施用。另外,可選用流量較小的噴嘴,降低噴施速度;至於葉背著藥量則須改變噴施方式。
如何管理農作物可以減少農藥使用量?
害物整合管理。採用害物整合管理技術可以有效管理農作物而減少農藥旳使用量。

害物整合管理可以解釋為在預防勝於治療的理念下,以有效管理代替趕盡殺絕;在維護生態平衡的前題下,抱持包容的態度,藉由技術整合促使資材整合,藉以有效管理害物,以維持或降低害物族群,同時達到以較少的資源投入,產生較大的附加價值的目的,且在不影響生產者經濟效益前提下,建立對人類健康與環境友善的多元化的田間管理策略。
沒有套袋的水果是不是要特別 洗乾淨?用食鹽洗的起來嗎?
如果在栽種過程中依照推薦的方法也就是按農藥包裝上的標示使用農藥,並且遵守安全採收期,雖然沒有套袋,水果仍是安全的。

利用食鹽清洗一般只會洗掉水果表面附著的物質,很難清除果肉內的物質。
市面上花店玫瑰花瓣可以用來 泡澡嗎?如有農藥殘留會經由皮膚吸收嗎?
部分農藥是會經皮膚吸收而進入體內,所以會不會被皮膚吸收是依農藥種類決定。玫瑰花瓣是不是可以用來泡澡,需先了解在種植過程中使用了那些農藥、在採收前多久停止噴藥而決定。
農藥在植物體內如何消退?
農藥進入植物體後陸續在各種酵素的催化下進行代謝,使農藥分解或氧化,然後再與葡萄糖等分子結合,形成配醣體,變為無毒。
農藥在環境中如何消退?
大部分農藥使用後都進入土壤,除部分由植物根部吸收,少部分滲透到土壤深層的地下水中外,其餘則由複雜的土壤環境生態系中不斷進行物理或化學反應分解而改變原來的結構。
田間生長的農作物在施藥後表面所殘留的農藥是不是會消退?那些因素會影響農作物上農藥的消退?
田間生長的農作物,其表面殘留的農藥可經由下列幾種環境因素而消退:

1. 雨水及露水:經由雨露沖淋,可將部分農藥從表面沖下。
2. 日光:日光中的紫外線可破壞及分解農藥的化學結構,減少原來的毒性。
3. 溫度:氣溫越高農藥揮發越快,殘留消退的越快。
4. 風:風能加速葉面農藥的揮發。
5. 氧化:蔬菜外表農藥因曝露在空氣中,可與空氣中的氧結合,產生化學性分解,改變農藥原有性質
何謂安全採收期,安全採收期 有何作用?
農藥施用於農作物後,農藥殘留量消退至農藥殘留最高安全容許量標準所需之時間,農作物於該期限後才能採收,是為安全採收期。

因此,政府為保障消費者的健康與安全,均嚴格規定農作物於種植期間均須按照規定使用農藥,且必須達到安全採收的時間才能採收上市。
放射線可以用在食品的防腐上,是不是可以應用在田裡保護作物?2018/01
利用適量的放射線照射害蟲卵、蟲體或蛹,可以破壞生殖細胞,造成發育上或者生殖上不可恢復的障礙。

例如將果實蠅雄蟲經放射線處理後釋放田間,可以降低族群密度。
可不可以利用食物誘殺害蟲?2018/01
比較常用在誘殺瓜 (果) 實蠅類的害蟲。主要是利用蛋白質水解物或芭樂汁、糖蜜等物質與殺蟲劑混合或單獨使用來誘殺雄雌蟲。
病蟲害是不是可以用物理隔離的方式加以防治? 2018/01
物理隔離是根據害蟲的習性,設置人為障礙,阻止害蟲蔓延擴散。例如:利用網室等設施,可以阻止害蟲由他處遷移到園內來危害作物。
何謂天然素材農藥?天然素材是不是一定比較安全?2018/01
天然素材農藥是指不以化學方法精製或再加以合成的天然產物,如除蟲菊精、魚藤精、印楝素、菸鹼、皂素、苦參鹼等。

經合法登記使用之天然素材不會產生農藥殘留疑慮,對環境及施藥人員相對安全,但使用不當亦可能引發後遺症,仍須小心使用。
那裡可以得到農藥使用的相關資訊?
植物保護手冊、農藥資訊網。
亞磷酸鉀使用注意事項 /2020.08